此前在今年春季,阿里方面启动“1+6+N”组织变革,宣布六大业务集团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将分业务启动独立融资或上市计划。自此,打造一个可持续的营收模型,无疑也成为了阿里旗下六大业务集团的头等大事。而为了挣钱,面子或许就没那么重要了,既然曾经的“饿死不做游戏”早在数年前就已食言,自然“永远不做快递,不会抢快递公司饭碗”的承诺,也就没有了坚守的必要。
在6月28日举行的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宣布推出自营品质快递业务——菜鸟速递,并聚焦于“菜鸟自营、品质快递、好用不贵”。根据官方的说法,菜鸟速递是由服务天猫超市的配送业务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主打半日达、当日达、次日达和送货上门等,并将在服务上对标行业最优、价格上兼具性价比,会按照时效和重量提供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大件、中小件和微小件等全重量级包裹。
事实上,菜鸟速递并非凭空诞生,而是脱胎于菜鸟六年前就着手搭建的落地配网络。彼时由于市场上高质量快递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高性价比这类服务的稀缺,菜鸟速递开始着手搭建落地配网络,以支撑天猫超市等阿里自营业务的发展。并且此前菜鸟速递就已进行了灰度测试,伊利方面在此次活动中透露,自其天猫旗舰店去年开始试用菜鸟速递服务后,物流问题投诉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货率减少一倍,并且老客户的复购占比也提升了10%。
但无论菜鸟或他们的合作伙伴将菜鸟速递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菜鸟速递的推出显然都意味着,申通、圆通等一系列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可能将会变为竞争对手。要知道在十年前成立菜鸟网络的时候,为了安抚这些合作伙伴,阿里方面曾多次强调菜鸟的角色是“不做快递、只提供数据”。彼时,菜鸟网络是策略是在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再辅以投资将影响力渗透到快递公司。
当时,菜鸟确实没打算做物流,马云甚至还曾暗讽京东物流抢了快递公司饭碗,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京东物流的重资产模式不看好。而在十年前,互联网行业的轻资产模式无疑是金科玉律,当时自建物流的京东才是叛逆者。在那时候的大环境下,阿里说不做快递确确实实是真心实意的,搭建物流生态圈这个愿景显然才是更好的故事。
然而时移世易,十年前的互联网行业市场环境与如今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消费者在经过了十年的“风吹雨打”后,对于互联网厂商提供的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内卷加剧,在单纯拼价格方面,拼多多的优势已经过于明显,所以其他家也开始转过头来拼体验。而物流配送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之一,被菜鸟方面想起来是显然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