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36218813698638396/
2023-05-2311:44·七一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当前,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首要立场观点方法。完整准确理解掌握人民至上的理论渊源和重要内容,有助于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从而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一、深刻认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创立了唯物史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化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认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理论,系统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奠基
●毛泽东思想对人民性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人民性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
二、全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全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站稳人民立场
●把握人民意愿
●尊重人民创造
●集中人民智慧
三、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首要行动指南,坚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多种制度化机制汇集人民的智慧,从而使形成的理论为人民所喜爱,为人民所认同和为人民所拥有。
●形成为人民所喜爱的理论
●形成为人民所认同的理论
●形成为人民所拥有的理论
(原载《党课参考》2023年第1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