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4509867769807369/
原创2024-03-10 07:29·北青热点参会记者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2024全国两会
昨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记者会上介绍,今年我国将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怀进鹏指出,“扩优提质”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整个教育的发展成果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在培养能力方面,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教师队伍方面,要持续巩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
怀进鹏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要求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既需要科学家,还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去年年底毛入学率超过60%,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怀进鹏表示,要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要不断地下硬功夫、笨功夫,不走捷径、不取巧,愿意啃硬骨头,坚持人才长期培养的目标。同时将布局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牵引,特别提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既是民生,更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我们有信心,将会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来,为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和先导力量。”怀进鹏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房企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
对于房地产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通报,住建部打算今年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干,干一个成一个,群众受益一个。”
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倪虹表示,2023年,面对个别房企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市场调整等风险挑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保交楼工作,实现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们不能光看短期,还要看中长期。”
倪虹说,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稳定市场任务依然艰巨。但是,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看,从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更新改造需求看,房地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尊重规律,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就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倪虹指出,下一步住建部将聚焦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这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是稳市场,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现在已经充分赋予了城市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就要扛起责任,要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防风险,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此,住建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按照“一项目一方案”提出项目“白名单”,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建立了这个机制,上报的“白名单”项目达到了6000多个。在这些项目中,82.8%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项目。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经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对于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坚决依法查处,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促转型,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此外,倪虹还谈到,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住房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
倪虹说,住建部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也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倪虹表示:“在新模式下,我希望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
社保卡将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今年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
王晓萍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的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对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同时,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王晓萍说,人社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重点从全力稳定就业岗位、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提升就业技能、全力优化就业服务、全力保障重点群体五方面发力,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稳岗位是稳就业的基础。今年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同时,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此外,还要全力提升就业技能,这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政府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劳动者供给。王晓萍表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了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6000万人。但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改变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困境,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推动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
社会保障卡是政府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王晓萍表示,目前全国98%的人有社会保障卡,9.7亿人领用了电子社保卡。2023年,电子社保卡全年服务151亿人次,社保卡涵盖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人社部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推出更多数字应用场景,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021年5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推进系统重塑、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
王贺胜介绍,国家疾控局已在全国建成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
比如,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就立即赶到了灾区,协助和指导开展临时安置点的环境消杀、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饮用水监测等工作,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
“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国家疾控局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
关于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的防控,王贺胜介绍,目前,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达到95%以上,每年新报告感染者数、感染者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结核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了90%以上,死亡率降至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针对记者提问的防范“X疾病”问题,王贺胜表示,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
“X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致命、传染快、易变异”,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X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预测。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气候加速变化、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病原跨物种传播频繁发生等因素影响,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在持续增加。
“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王贺胜说,国家疾控局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总结借鉴新冠疫情的防控经验,会同相关部门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
王贺胜表示,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我们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大流行条约》缔结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文/本报记者高语阳董鑫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