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添碗盘子几个合适》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时光。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却往往被人们忽略,那就是餐桌上摆放的碗盘子。那么,过年添碗盘子几个合适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从数字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字“一”。一,代表着天、地、人三位一体,寓意着和谐美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碗饭来比喻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因此,在过年添碗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个碗和一个盘子,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数字“二”。二,代表着阴阳两极,寓意着事物的对立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常常用筷子来夹菜,而筷子正好是一阴一阳的两个部分。因此,在过年添碗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准备一双筷子,象征着阴阳调和,家庭和谐。
再来看看数字“三”。三,代表着天、地、人三才,寓意着万事万物的和谐共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常常用三足鼎来象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因此,在过年添碗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准备一个碗和盘子,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幸福安康。
我们来看看数字“四”。四,代表着四季轮回,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常常用四季来比喻人生的四个阶段:春夏秋冬。因此,在过年添碗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准备一个碗和盘子,象征着人生的美好时光,家庭的幸福岁月。
过年添碗盘子的数量应该是:一个碗、一个盘子、一双筷子、一个碗和盘子、一个碗和盘子。这样的数量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含义,又能体现出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当然,我们在过年添碗盘子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碗和盘子的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因此,在选择碗和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红色的款式,以增加过年的氛围。
2.选择碗和盘子的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吉祥的图案,如福字、鱼、莲花等。在选择碗和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带有这些吉祥图案的款式,以祈求来年的好运。
3.摆放碗和盘子的位置。在摆放碗和盘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将它们摆放得整齐美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碗放在中间,盘子放在碗的旁边,筷子放在盘子的旁边。这样既方便使用,又美观大方。
4.保持碗和盘子的清洁。在过年期间,我们会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为了保证饮食卫生,我们要时刻保持碗和盘子的清洁。在用完餐后,要及时清洗碗和盘子,以保持餐具的干净整洁。
过年添碗盘子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学问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传统文化的数字含义来选择合适的碗和盘子数量,同时还要注意碗和盘子的颜色、图案、位置和清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家人在过年期间享受到美好的餐桌氛围,共度一个温馨、祥和的佳节。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心去关爱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充满喜悦、祥和、美满的新年!
在这个新年里,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愿我们的心灵更加宁静安宁。让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共同谱写一个美好的未来!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龙年说年|年俗背后的深意
人民政协报2024-02-1114:36:16发布于北京人民政协报官方账号+关注咱们中国人常挂在口中的话是“做人”,从“生物人”成长为“文化人”或“社会人”。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夫子的话说,人首先要有个“做人底样子”。这个“样子”便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可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或“小学”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与养成。文化不仅仅是思想观念、价值系统、知识系统,更是规则以及生活本身。传统家教是从基本礼仪的习得开始的,因为礼仪体现了人伦秩序,是文明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准则与样式。传统社会里,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传统礼仪密集呈现的时节。春节的时段很长,从小年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元宵节。整个春节期间都有一种不同平常的隆重、喜庆的氛围。
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相当于春节的序曲,晚上要祭拜灶神,并有一顿比较丰盛的晚餐。我老家赣北那一带,普遍流行一种很奇怪的说法,叫“打崽俚子过年”。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们并没有在这一天真正挨过打,但家中大人却少不了一种做派。通常是在半上午的时间里,家里最大的大人爷爷会把我们兄妹几个叫到厅堂站定,在八仙桌上摔几下手中的竹板或竹枝,很严肃地对我们说:从今天起就是过年了,你们几个不能再疯了,要持重、谨慎、懂规矩、爱干净;要说吉利的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抵属于传统礼俗中语言禁忌之类的规定);敬神祭祖要恭敬,不能嬉闹;见人、走亲戚拜年要有礼貌……长大后才明白过来,这应该属于传统家庭的“庭训”,是年节前家庭教育的重要课程,而且每年重复一次。有了这样的庭训开篇,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果然会生起一种敬畏意识,从语言到行为都要检点多了。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起,家里便忙碌起来,大人采买年货,做各种吃食;我们这些稍大的孩子,每天都要将房屋的大厅、房间以及前场后院打扫干净,把家具、茶具、灯具擦干净,把书本用物等理整齐,以喜悦的心情等待年日的到来。
除夕日是春节最隆重的典礼。我想,除夕的主题词应该是“团圆”。除夕子时之交,是一年“圆”的完满,也是新一年“圆”的开始,因而一家人也必须以“圆”的姿态团团而坐,吃团圆饭,一起除旧迎新。全家团聚,一个也不能少。咱们中国人不管分散到哪里,家始终是自己的“圆心”,每逢春节,都要千里迢迢往回赶,于是便有了当代“中国春运”这般特殊景象。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春节团圆的文化深处》。笔者认为:正是这一次次的大团圆,不断地强化了每一个人所归属的“群”的文化认同。一座祠堂,让一个姓族、一个村落的父老子弟团聚在一起;故去的高曾祖父、列祖列宗和在世的祖父母、父母,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血缘纽带维系了族亲的团结,然后逐渐外放,与地缘结合,而乡党,而国家,而天下。祖先崇拜、慎终追远、爱家爱国的传统与乡土情缘就这样一代代承继、接续。每一个参加仪式的人,都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知道自己的“所从来”。他有祖先的观念、家族的观念、伦理的观念、秩序的观念,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责任。他会勉励自己和子弟做合符道德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做光宗耀祖、造福乡邻、有利社会和国家的事,决不能违法乱纪,以致辱没父母、辱没祖先、辱没乡里、辱没国家。
正月里来大拜年。我小时候的拜年是走亲戚上门,不似现在发个微信了事。见到大人要行“合十礼”,很奇怪不是抱拳作揖,估计与礼佛的仪式有关。见到与爷爷同辈或更长的长辈,要行跪拜磕头大礼。长辈通常会在你一跪到地的瞬间将你扶起,说上几句祝福的话。
上门拜年应该是最能展示家教家风和小孩素养的时段。拜年行礼之后,主家奉茶、摆点心。大人们拉家常,兴高采烈,小孩子最是乏味,但是你必须坐端正,不能瘫坐或摇腿,更不能随便插嘴。我通常会同主家的同辈孩童一起出逃,到室外去放捡来的零星鞭炮。
正月拜年做客的餐桌礼仪,并不是特别设定的,而是一以贯之的“生活”。上桌后要端坐,略微收紧左臂,给同坐一边的人留出空间;用餐要等待长辈吩咐,才可拿起碗筷,不能急不可耐;吃饭不说话,所谓“食不言”,既是饮食安全(防止哽噎)的需要,也是“管制唾沫横飞”的必要;用餐时要手扶碗,端碗就食,不能将碗放在桌上,像动物那样用嘴就碗;夹菜时只能在靠近自己的一侧下筷子,不能从菜碗中间入手,尤其是不得满碗乱翻;夹菜时要关照到其他人的动态,不要交叉碰撞或不经意间同插一个碗中;长辈给客人夹菜,会使用自己筷子的另一头,我们家里会在陪坐者的位置另置一双筷子,专门用来给客人敬菜,略等于现在的“公筷”;长辈给你夹菜,要双手捧碗接住,并口称“谢谢”;古来有“添菜即添彩、添财、添福”的说法,因而你如果觉得够了,不能说“不要”“够了”“多了”,而应该说“有了”;没吃饱需要加饭,可以自己去厨房,或者给大人说“再添一点”,不能说“我要饭”或“我还要饭”;吃饭时,不能吧嗒嘴发出怪声音,碗筷要轻拿轻放,食毕,要说声“各位慢用”……
哎,说起来很繁琐,其实,养成习惯了,也不觉难。只是做客时毕竟没有在家里随意,其实家里的随意,依然有规矩在,有养进骨子里的定势在。现如今,不少传统的礼俗似乎都流失了,年味似乎也淡了,但是对传统的回味,依然如老酒一样浓烈香醇。(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02月07日第9版)
作者:王东林版面编辑:贺春兰徐艳红新媒体编辑:王晶审核:周佳佳.data_color_scheme_dark{--weui-BTN-ACTIVE-MASK:rgba(255,255,255,.1)}.data_color_scheme_dark{--weui-BTN-DEFAULT-ACTIVE-BG:rgba(255,255,255,.126)}.data_color_scheme_dark{--weui-DIALOG-LINE-COLOR:rgba(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