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笔记不被推荐,别人能看到吗
一、笔记推荐机制
我们需要了解小红书的笔记推荐机制。小红书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对每篇笔记进行个性化推荐。如果一篇笔记被系统认为具有高度的用户兴趣匹配度,该笔记就可能出现在用户的推荐页中。而那些未被推荐的笔记,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当前的推荐算法标准。
二、笔记的可见性
对于未被推荐的笔记,是否就意味着其他人无法看到呢?其实不然。虽然未被推荐的笔记在推荐页中的曝光机会相对较少,但它们仍然存在于搜索结果、话题广场、个人主页等多个场景中。只要用户主动去搜索或浏览,还是有机会看到的。此外,如果你的笔记质量高,内容有价值,即使在没有被推荐的情况下,也完全有可能通过口碑传播被更多的人看到。
三、如何提高笔记推荐
既然我们都希望笔记能够获得更多的推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笔记的推荐率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小红书的推荐机制了。
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性是关键。只有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吸引用户的关注并产生互动,这是提升推荐概率的基础。其次,合理使用标签,让系统更准确地理解你的笔记内容,有助于提高推荐精度。最后,积极与用户互动,不仅可以增加用户对笔记的印象,还可能触发社区效应,进一步提升笔记的推荐机会。
网红“野生”景点安全调查:小红书上仍有笔记教人越过铁丝网
近期,外出旅游安全引起大量网友关注。南都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反映,称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看到推荐“小众”“无人区”的旅游笔记,担心这些“野生”景点的安全性。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平台上的分享文中,有的表示“此处是野泳好地方”,还有的甚至公开写着“翻过铁丝网”。专家提醒,出游尽量不选择未开发的野外区域,网络平台对此类分享文也要尽到相应的风险提示和规范义务。
有人在社交平台教如何越过铁丝网南都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搜索,平台显示出不少分享文。其中,不少标题带有“小众”“无人区”的标签。这些“小众”玩水地往往隐藏在山林中,有些需要徒步不少时间才能到达。但在分享文中,这些地方变成了“野泳好地方”“不允许还有人没去过这个地方”。
比如,有网友分享自己去过的一个位于水库周围的玩水地点。其在介绍中称,整个区域没有信号,还需要钻过铁栏才能到达。在另一份笔记中,也有网友称“发现一个野泳好地方,没有什么人,水很凉快”。记者注意到,该网友分享的图片中,警示牌上清晰标注着“此处危岩,禁止逗留”。甚至还有网友在分享中表示“赶上台风导致水量暴涨,水流湍急,更加刺激好玩”。
部分分享野泳地点的笔记截图。
除了玩水,还有爬山的经验分享。有网友在分享中细致地描写如何找到路边的铁丝网,以及翻过铁丝网的方法。而在评论区,还有人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询问“导航到哪里?”“铁丝网会很难翻吗”……
有些笔记教导如何钻过铁丝网。
专家:出游尽量不选未开发野外区域平台应对此类分享规范监管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认为,游客私自进入未开发野外区域游玩是一种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在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时,这些游客可能将一些理由置于安全原则之上,如对未开发区域猎奇、探秘的期待;对未开发区域充满野趣、更加能够接近自然体验的向往;或是在旅游旺季避开大众景区人流的权衡。但不论源自何种理由,这些游客都忘记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低,不会轮到自己。
她表示,网络平台也应该对平台上相关的景点分享进行监管,如通过关键词进行分享内容的筛选和管控,对未开发的野外区域提示风险,对于不当的行为引导进行屏蔽或流量限制等;另一方面平台也应该对分享者行为进行规范,禁止引导大众从事违法违规或者有安全风险的行为,要求分享者对于未开发区域的分享进行明确标注,并提示游玩风险等。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廖建勋表示,虽然这样的分享不具有明显经营盈利行为,平台及发布者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我认为,作品发布者在日常发布作品时,应该提醒粉丝防范相关风险,平台也要尽到相应的安全提醒义务。”
薛岚同样也认为,网络平台的分享者,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对自己的分享内容负责,即使不构成法律责任,但是出于道德层面的考虑,也应该做到“谨言慎行”,在对小众景点、未开发区域进行分享时,要多多权衡该区域的安全风险,避免好心办坏事。
同时,她建议市民在出游目的地选择时,一定要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尽量不要选择未开发的野外区域,相比于传统景区景点,未开发的野外区域在出现意外事故,尤其是突发的自然灾害时,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风险。即便是去往已开发的自然类景区,也要做好安全防范,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
南都记者帮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廖艳萍实习生包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