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时政微观察丨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牵动世界目光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001062012535333/

原创2024-05-0120:17·央视新闻

蜿蜒塞纳河,优雅流淌在法兰西的胸膛,映照着法国的历史与梦想;蓝色多瑙河,横穿大半个欧洲,孕育着塞尔维亚、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文明和希望。

两条河流,等待着远方的来客。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二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对推动中国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以及中欧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一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深化传统友谊之旅,必将牵动世界的目光。

一笔宝贵的财富

“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

1688年,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正式出版。牛皮封面、飘口烫金、染纹纸环衬、书口刷红……这是一本富有法国启蒙时期书籍装帧特征的古老典籍,世界上仅存两本。

△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马克龙总统将其中一本作为国礼送给了习主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早在17世纪就传入欧洲。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翻译的这本《论语导读》,如同打开一扇思想大门,在欧洲大陆激荡久远。马克龙总统评价说:“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习近平主席轻轻接过,仔细端详:“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会好好珍藏。”

△2019年3月24日,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当天在尼斯,两位元首愉快地讲起中法友好交往的历史。习主席说:“两国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

一路走来,两国的友好感情里有多个“第一”——

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是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是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

中法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始终相知相交、相互理解、携手同行。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从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语言年,中法人文交流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到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大会,中法携手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秉承“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

一个细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2023年4月,白云山麓,广州松园。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庭园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聆听千年古琴演奏。

这是一次不打领带的非正式会晤。此次访华,马克龙感慨地说,经得起考验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5年再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中方期待同法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秉持优良传统、积极面向未来,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

一份诚恳严肃的承诺

“让中塞铁杆友谊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4月25日,塞尔维亚巴奇卡托波拉站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组钢轨顺利铺设,匈塞铁路诺苏段实现铺轨贯通。

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全长近350公里的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其中塞尔维亚境内长183公里。

△2024年4月25日,在塞尔维亚北部城市巴奇卡托波拉,匈塞铁路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匈塞铁路轨道合龙工作。

“这180多公里的路段,虽然在中国看来并不算长,但在塞尔维亚却是一项重大工程。我们期待匈牙利伙伴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完成他们的部分。届时,就可以将贝尔格莱德与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城市连接起来。这将是一个很棒的开端。”谈到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很激动。

对于塞尔维亚人民来说,中国带来的“很棒的开端”远不止于此。

从贝尔格莱德向东南出发,多瑙河与摩拉瓦河汇流处,斯梅戴雷沃上演了一幕百年钢厂的新生。

斯梅戴雷沃钢厂曾是塞尔维亚的骄傲,该市几乎一半居民的生活都跟钢厂有关系。然而,进入21世纪,钢厂每况愈下,濒临倒闭。生死攸关之际,万里之外的中国伸来了橄榄枝。

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并承诺原钢厂5000名员工一个也不辞退。

两个月后,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专程来到了这里。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员工食堂同工人交流互动。

“我们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但是只需要一份非常诚恳严肃的承诺。”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人讲,言必信,行必果。也就是说我们一诺千金。我们所承诺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兑现。提供先进的技术、管理、设备,开拓更好的市场,改善这里的就业、环境,惠及广大的民生。”

塞尔维亚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关心下,中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不断造福两国人民。

中塞双边贸易额10年来增长8倍,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塞尔维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22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去年10月,中塞签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去年12月,两国签署在塞尔维亚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塞尔维亚人讲“先跨越,再言语”,中国人常说“行胜于言”。

2020年2月,在中国人民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一场主题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音乐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到场的塞尔维亚各界人士用中文高喊“中国加油”。同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中国政府向塞尔维亚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帮助塞尔维亚应对疫情,武契奇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亲吻五星红旗。

△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武契奇总统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和塞尔维亚是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历史积淀深厚,民意基础牢固,共同利益广泛,合作动力强劲。”

时隔8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访问塞尔维亚,对中塞关系提质升级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方期待同塞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两国铁杆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开启中塞关系历史新篇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个改变世界的倡议??

“续写中匈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作为中东欧地区重要国家,匈牙利是中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2023年10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连续第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赞赏道:“这说明你是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欧尔班微笑着回应:“一开始我就支持您的倡议,我深信这个倡议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经济,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福利。”

△2023年10月15日,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抵达北京。

今年2月,在致电祝贺舒尤克当选匈牙利总统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高度重视中匈关系发展,愿同舒尤克总统一道努力,赓续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引领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匈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合作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一大投资目的国地位。2023年,两国贸易额超130亿美元,中国对匈直接投资额达76亿欧元,在匈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占比58%,创造就业岗位超1万个。

欧尔班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包括积极推动自由贸易。”

△2024年4月1日,浙江省金华华东国际联运港,一列中欧班列装载110个标箱日用百货、电动工具、机械装备等货物从铁路金华南货场启程驶往匈牙利布达佩斯。

中匈合作之路宽广,发展之势澎湃,友谊之树长青。

去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复信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匈中双语学校作为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熟悉两国语言文化的学生。中国文化节、中国旅游文化周、“汉语桥”比赛等活动精彩纷呈,架设起增进中匈友谊的桥梁。

今年3月,中国正式对包括匈牙利在内的6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匈方迅速回应,对中国实施签证便利化安排。从4月起,每周有多达13趟航班往返匈牙利布达佩斯和中国的北京、上海、重庆、宁波4个城市。

在舒尤克总统和欧尔班总理共同邀请下,习近平主席将开启他作为国家元首以来对匈牙利的首次访问。此次里程碑式的访问将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中匈友好合作开辟新篇章。

△2024年3月12日,一列火车运行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诺维萨德多瑙河大桥上。

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选择欧洲三国,饱含深意。

放眼未来,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中欧之间需要架更多的“桥”。习近平主席此次欧洲之行,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凝聚共识和力量,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琪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