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古代医生的自称(在古代医生还有哪几种称呼)

一、古代医生的自称

1、坐堂医

坐堂医,指的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这种叫法起源于汉代。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2、走方医(铃医)

在旧时,周游于农村城市,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因为他们以串铃召呼病家,故名。这些人医术大多来自于师传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但也混杂着一些借医行骗的人。也有将铃医称为江湖郎中的。

3、郎中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时就开始有这种官职了。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4、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5、大夫

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

宋朝宋徽宗年间,重新制定官阶,增加了医官这个编制。把医官最高级别定为大夫,从此以后约定俗成把正规的医生成为大夫,把那些非正式的医生称为郎中,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堂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走方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郎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夫

二、在古代医生还有哪几种称呼

1、大夫,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

2、郎中,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3、衙推

4、坐堂医,坐堂医源于汉。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扩展资料:

古代对于医人的俗称多与官职有关,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大夫”、“郎中”,还有些现代人不太熟悉的医人别称,例如“衙推”等,都是官职称谓,就连“医生”这个词,推测也应该是古代官方太医署“医学生”的简称,这种医学生是有机会成为医官的。

据推测,“大夫”这个词大约是来源于宋代医官称谓,宋代医官有“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等,“大夫”一词应是源于此。

同样的,“郎中”一词可能来源于宋代医官“成全郎”、“保和郎”等称谓,至于那个“衙推”则不清楚来历,连陆游也曾纳闷儿地说“不知何谓”(《老学庵笔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网>>文史>>古代医生是贱业:为何不学点正经学问好当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生(职业)

中国古代的那些女名医,有一个是反面人物,因为品行不端家破人亡

指点江山

医生这一称呼来自唐朝,唐时设置专门的学校供人习医,凡学医的人称为医生,直至近代,医生则成为了行医治病者的通称。

“黄金有价药无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白衣天使、妙手回春、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医生职业和行为的崇敬和赞美。俗话说,“吃了五谷生杂病”,自古以来,人类就离不开医生,无论是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生病,无论是男医生还是女医生,他们都会在病人身体遭受痛苦折磨的时候,甚至,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给予病人无尽的关怀与帮助。

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热播之后,使得人们也开始关注到中国古代的女性医生。

古代医生的自称(在古代医生还有哪几种称呼)A0269944-86FF-4179-A834-DF230EB25E8A

谈允贤算是明代名医了,她更是中国古代4位女医之一。除她之外,还有晋代的鲍姑、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谈允贤祖籍乃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无锡人。她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其祖母对医药也十分精通。

因秉承家学,谈允贤从十来岁时即“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

其实,在那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还是很低的,多数情况下她们远远低于男性的地位。在此期间,她们大多被关在闺房之中,连书都很少读。此外,古时还有很多针对女子的学说,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通过这些来约束旧社会的女子,让她们安心做好家庭主妇,其它事情不要干涉。

古时的医术是有选择性的,传承更需一脉相传,以保持传的这个东西够精、够久,一般情况下都是传男不传女。所以,古代的名医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子要学医是很难的,更别说是成为人尽皆知的名医了。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女名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史书中记载的最早女医生,应该要属西汉时期的义姁。根据《史记》的记载,义姁善于医病,她曾经给汉武帝的生母王太后医治过顽疾,由于医术高超深得王太后的信任。那时候,医学上还专门设置了“女医”这一职位,她们则是专门处理产妇及母乳等妇科问题的医生。

义姁生活的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28年,她热心于救助伤者,所以,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她的医术让她闻名于世,朝野共知。汉武帝知道了这个奇女子,便将她召入宫中,专门为皇太后看病。相传,义姁从小就很聪明,对医术和药品非常感兴趣。她爱好钻研医术,总喜欢跟在那些医生后面,学习他们是如何为别人看病的,也学习他们的基本功,即:望、闻、问、切。

小义姁总能够耐心得听医生们讲病情及病理,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肯定要追问明白。由于她的坚持,她不仅学到了很多医药知识,还获得了很多实际经验。可以说,每次病人的医治过程,都是义姁的经验积累。有一次,外村来了一个病人,他患有腹胀病,且医治了很久都没治好,现在,病人的肚子还是胀得跟气球一样。小义姁查看了他的情况后,取针在他的下腹及大腿位置扎了几针,便给他开了一副药。

惊讶的是,没过几天这位病人的肚子就开始消退,呼吸也顺畅了,很快病就全好了。因为这个事情,小义姁的医术在周边传开了,使她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小神医。

但奇怪的是,《史记》中并没有记载义姁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说她的医术究竟是如何的高超。之所以会提到义姁,那是因为她的弟弟。

她的弟弟义纵是一个有名的酷吏,司马迁在描写义纵时,顺便提到了他的姐姐,而且,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任何过多的描述。然而,不管怎样义姁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的女神医,由于医术高超、救人无数,她还被称为“医家第一人”或“女扁鹊”。

此外,汉朝还有另一位女医生,她叫淳于衍。《汉书》中有三个章节提到了她,分别是《宣帝纪》、《霍光传》和《孝宣许皇后传》。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淳于衍多次被史书提及,肯定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女医生那时候被卷入了一场宫廷阴谋,且深陷其中。

淳于衍在宫里的身份是女医生,当时,应该叫做“乳医”,相当于现在的妇科医生,她的工作是为皇亲国戚的孕妇们做接生工作,有时候,还要帮她们治疗一些妇科疾病。淳于衍和霍光的妻子很熟,而霍光是当时的权臣,淳于衍希望能够通过这层关系,为自己的丈夫谋得一官半职。

而霍光的妻子也有求淳于衍,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坐上皇后之位。

但是,当时的许皇后还健在,皇后之位不可能换人,于是,她想让淳于衍帮忙。许皇后在生产之后,染上了疾病,正需要淳于衍的照顾。霍光之妻想让淳于衍利用这个便利除掉许皇后,如果事成,那么,她们可以一起共享荣华富贵。对于此事,淳于衍同意了。

她将有毒的药物放到了许皇后的药物中,然后,给许皇后服下。许皇后吃了特制的药物,头昏脑胀,胸闷气短,最后,被毒死了。后来,霍光的儿子霍禹计划造反,可惜这个计划泄露了,霍禹被抓。因为,这个事情,牵出了霍家毒害许皇后的案子,所有涉案人员全部被斩草除根,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

《汉书》的重点描述的是这一宫廷事件,所以,没有过多描述淳于衍这个人的情况,以及她的医术如何。但是,她能担任宫廷医生,为皇族治病,想必她的医术不会差。可是,这个女医生的形象并不好,在权力的逼迫下,她竟然向自己的病人下手,残忍杀害了自己的病人,严重违反了医家的医德。

所以,不管怎样这都是不光彩的事情,无论她的医术如何高超,这样的人,都只是一个反面人物。

参考资料:

【《史记·卷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孝宣许皇后传》】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