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考试主要考什么内容?
一般来说,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都会分笔试和面试进行,医疗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还会考查实践操作技能。医疗卫生系统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医学基础知识: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解剖、生化、生物学等;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技术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相应知识。专业科目:医学影像、麻醉学、药剂学等。虽然各地甚至各医院的考试侧重差异很大,但是由卫生局统一命题,专业必修课、主干课,仍然是最多、最常见的一种考查内容。下面我们将就这种情况详细说说各专业都“考什么”。(一)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命题方式一般是医学基础知识+临床课。医学基础知识中又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这几科为重点。临床课即内、外、妇、儿。又根据用人科室的不同略有侧重。这就要求考生们要仔细研读职位表,明确自己报考的职位。此外急诊科学和传染病学因是临床中经常需面对的问题,故也为考查的重点。近年来,医患关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故对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的考查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二)中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的命题,各地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只考四门基础课,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有些地区会侧重考查临床课,即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和中医妇科学,甚至还会涉及针灸和四大经典。但总的来说,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课是重中之重。如果在您不了解当地考情的情况下,建议您着重复习这五门课,同时兼顾其他。中公医考专家们温馨提醒广大考生尽量充分备考,全面掌握考试内容,以免遗漏任何一个科目而影响我们的整体成绩。(三)护理学专业纵观各省、市、县事业单位历年的考试真题,虽然考察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基础护理学》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无论考核的内容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基础护理学》这门科目所占的分值相对来说都比较多。尤其是基本护理操作、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几乎穿插于其它四门科目各个系统疾病中,可以说《基础护理学》除了是其他科目的基石外,还在护理学中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考察的内容注重临床实践,考核的疾病基本上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所以,虽然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同学大多都是毕业有些年份了,但是由于在临床中都曾在各个科室转过,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占优势的。(四)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科)的考试,各地区的考情差异更大。绝大多数地区的公告中通常只说明考试范围是“相关专业知识”。那么药学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哪些呢?其实,大家只要回忆一下大学时期学习的重要专业课,就能对考试范围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很多人在学生时期没有作为重点学习过,但是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格外关注。(五)医技专业医技专业如影像、检验之类,专业性比较强,所有考查大家所学的专业的课的可能性大。同时需要恭喜该专业的考生们,因为医技专业的人才相对缺乏,往往这些专业的录用率较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我们明确了医疗卫生考试“考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二、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都考什么??怎么考?用什么辅导材料比较好...
检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相关实践能力,反正是四门,差不多就是这些,具体名字记不太清楚了。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指导检验士的那本就不错,我所知道的都是看的那本,我考师也是看的那个。不过推荐你做军医的题,说是军医的题原题比较多,我考的时候看的题也是人卫的,没有原题,但是考点都涉及到了。你可以把两个出版社的题都做做。祝你考试顺利通过临床医学报考大热门!临床医生该如何提高科研竞争力
一年一度、获得万千瞩目的高考落下帷幕,令无数医学生们既惊喜又意外的是,高考志愿填报「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年蝉联热度第一,专业年搜索量高达两亿。
对于医生们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意味着临床医学专业在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不可撼动,也预示着临床医学专业内卷将加剧至白热化。临床医学的本科学历已然不够用,硕博毕业后,不仅要求临床做得好,对科研也得手到擒来。以丁香园论坛某医生站友的发帖为例,足以见科研与论文在晋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图1:来源于丁香园论坛
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3年的临床医师招聘启事中,明确要求博士在达到毕业的基础上,需要发表一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这无疑是未来医学生就业的风向标了。
那么,面对大量高质量人才的涌入,作为医生应该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呢?最重要的必然是精进临床技能,但科研同样需要兼顾,不论学历内卷如何加剧,总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选择新的投稿赛道,抓住国产高分期刊
近些年来国产期刊表现优异,6月28日,2022JCR正式发布,近9500本SCIE期刊获得了最新影响因子。今年的IF整体呈下行趋势,但国产期刊却实现了逆势上扬,而且国产期刊对于国人更为友好,并鼓励国内研究人员在上面发表高质量成果。医学生和医生们投稿选刊时,不妨多考虑国产期刊。
以国产期刊之光CellResearch为例,今年其IF高达44.1,排名前50名,在OA期刊中其地位仅次于LancetPublicHealth,而与医学研究领域息息相关的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期刊也表现优异,IF超过20。总之,国产期刊中藏着许多高质量期刊,且未来可期。
二、另辟蹊径,利用公共数据库和生信分析发表高分文章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发表论文需要系统且充足的时间,个别医生虽然临床技能高超,但是与专业的科研人员相比,离开实验室许久导致实验技能生疏,此外,在医院做湿实验的时间和条件相当有限。
但是,如果能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公共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那么发表高分文章也是大有可为的。
以近期发表在Frontiersinimmunology杂志的下文所示,该论文作者通过整合挖掘心衰和心梗单细胞和bulkRNA-seq数据,使用scCODE算法,构建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可准确区分HF和非HF。
该论文最大的亮点是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思路并不复杂,实验验证也相对较为简单,对医生发表生信分析论文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图2:来源NCBI
三、写好论文,对于发表高分文章居功至伟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纵使医生们科研硕果累累,如果写不好论文,那么在投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阻碍,使得论文影响力大打折扣。
首先,一个好的标题能第一时间吸引审稿人的眼球,前言则是审稿人以及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的部分,遵循良好规范的写作要求,从一般背景、具体背景、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研究目的等方面层层推进深入,简洁明了的描述可以使得审稿人眼前一亮。
其次,实验结果的铺排、图片的呈现均是体现科研素养与论文质量的窗口,例如,高水平论文的图片一定要符合杂志要求,从字体、线条、标记、符号和颜色,均有着细节化和精度化的要求,排布时要注意逻辑合理、由因及果。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均是获得审稿人青睐的好技巧。
最后,在获得审稿人的意见后,如何应对与处理也是决定论文是否被接收的关键因素,其中涉及的回复技巧、回复态度均需要医生们体会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