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这届年轻人迷上“新中式”!爆火之下谁能接住这“泼天富贵”?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5332863669305890/
原创2024-04-0811:28·新民晚报 穿着马面裙去参加毕业典礼,一身汉服游走在樱花林中,刺绣马褂配上白色T恤——休闲中带点贵气,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日常穿搭。进入“新中式元年”,马面裙在今年“一马当先”,成为女孩们的新春战袍,刺绣、盘扣、织锦也走进生活,古风与现代无缝衔接。
女孩身穿汉服和桃花合影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讨论着“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如今,“新中式”却如旋风一般席卷而来,一路爆火“出圈”。从小众爱好变为大众潮流,“新中式”究竟为什么火?面对如此“泼天的流量”,未来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热度之下,我们也需冷静思考:“新中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新中式”又该如何走向国际,得到全球认可的时尚话语权?
“新中式”进入大众衣橱
巧思成“纹”,花“饰”翻新。在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四座。这出富丽华美的国风时装秀,不仅收获了电视机前观众的赞美,更让万千汉服爱好者激动不已:“这是春晚的第42年,却是汉服第一次大规模登上这个舞台展示!”
汉服女孩登上春晚舞台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巨大迈进。《2023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购买国货国潮相关产品的中国消费者数量增长74%,成交金额增长355%。刚结束的2024秋冬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上,与国风国潮相关的品牌在本季独立参展品牌中占比达到25%。
眼下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新中式”成为不少人中意的春日出行穿搭。无论是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间,还是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里,亦或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街景中,都能看到穿着新中式服装出行的市民游客。
“今年春节期间,我就被马面裙‘种草’,但当时还有点害羞,觉得这种传统的服装穿出去,显得有点‘隆重’,别人也许会用奇怪的眼光看我。”刘女士告诉海岸君,没想到年后进公司,发现好几位同事都穿着新中式,一下子打消了她的顾虑。“为了清明假期的旅游,我上个月特地买了两套亲子汉服,和儿子一起穿去了丽水,还拍了好几套照片。日常生活中,有些单品就可以搭配着穿。”
如今,好看又实穿的“新中式”,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衣橱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春节期间,“曹县卖了3亿元的马面裙依然供不应求”等话题冲上热搜,某电商平台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了325%。“新中式穿搭”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浏览量以亿计,相关笔记更是超过了300万篇。
从国潮迈向“新中式”
“新中式”迎来空前热度,不是平地生风,而是一场厚积薄发。
上海时装周的新中式元素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作为上海时装周主题IP活动之一,由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日前在上海沪剧院举行,以“新中式的内驱力与国际化”为主题的新中装研讨会同期举行。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2018年的国潮元年,到去年的新中式热度攀升,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在背后支撑,还有年轻一代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时尚离不开文化的根基,而新中式正是文化传承和时尚创新的结合。当我们用设计的美学去表达,成为适用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就会觉得这是我们真正的民族风、中国风。”著名设计师、“盖娅传说”服饰艺术总监、创始人熊英说,通过服饰带动起来的中国生活方式也正在被全世界认可,因为美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也需要中国服饰。
著名设计师、“LANYU”品牌创始人蘭玉也认为,中国时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创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趋势的出现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当下正是它的一个爆发节点。“年轻人的热情追逐,是新中式时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国内生产供应链和线上渠道的快速反应,新中式才能蔚然成风。”
而对于Z世代来说,国风已经成为他们的“大众文化”。“95后”创业者张文康是一名“三坑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将兴趣与事业相结合,把传统文化盘活成了爆款国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届年轻人看来,从“盘扣”到“云肩”,从“花鸟”到“山水”,穿在身上的新中式不仅是漂亮的衣服,更是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
创造与时俱进的国风文化
“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
从小众到出圈,新中式服装已经成为时尚舞台上的一股新生力量,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风格主动权。在2024秋冬上海时装周上,丝绒、中式缎面“遇上”蝴蝶结、鸵鸟毛、珠片,是LeFame拉飞姆带来的开幕大秀,是以海派新中式风格传递中国时尚设计的“好声音”。走进上海沪剧院的海派洋房,“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带来数场新中式展演和时装秀,设计师们们巧妙地在新与旧、原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与迭代。
“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时装工艺的‘智慧宝库’。”“五云间”总设计师、创始人西华将一件精工细作的新中式服装带到了东方·新中式时尚展上,其灵感来自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南宋女艺术家艳艳女史的《草虫花蝶图》,两位设计师、两位绣娘花了上千个小时,用十六种绣法将画卷中的图案复刻并融合在时装上,成就一件全新的作品。
有传承古法技艺的高端定制,也有适合普罗大众的时尚新意。新中式美学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要立足当下,走进生活。
创立于2008年的逸红颜是电商平台上第一个做旗袍的品牌,将旗袍定位于常服带入千家万户。品牌创始人马珺玉表示,新中式服装需要在韵味与时尚间找到平衡,在挖掘过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创造更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国风文化。让国风这股“风”,不仅可以席卷中国,还可以“好风凭借力”,助力我们在世界树立新的文化形象。
“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似乎已经成为时尚界的共识。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认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在国际舞台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西方社会对神秘的东方艺术的猎奇心理,而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独特“一元”,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互动。
从自身经历出发,吴教授建议,中国设计师要具有两种能力,一用国际流行的语言表述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能力,二是娴熟地使用民族的传统元素展现国际的共同审美趋势的能力。“中国拥有灿烂而悠久的服装文化,我们在国际时尚界应该拥有话语权,而这种权利的获得,需要中国设计师不断创造出具有着征服力的作品,依靠‘作为’获得‘地位’。”
她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服装的国际价值。而在此过程中,上海作为中国的时尚高地,应该首先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的时尚生态体系,包括金融资本、新闻媒体、高校人才、产业加工、设计师人才、时尚生活等等。
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
隶属东方国际(集团)的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助力全球“新中式”的品牌、机构和设计师,不仅积极寻找新中式创新方案和商机,更倡导中国文化复兴的环境下,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完成东方美学的华美巡礼。
东方国际为何要引领服装行业的这场变革?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任童继生表示,新中式有2个14万亿的市场。
“14亿人总要穿衣,每人有5-10件新中式衣服,从内到外花一万元的话,就是14万亿元。全世界70亿人有20%的人穿新中式,就又是14万亿元。做到这件事,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都会重新振兴。”
他提出,发展新中式,全行业要从目前的点式思维、线性发展,提升为平面思维、立体发展。“首先要理清逻辑,新中式的发展需要顶流逻辑、底流逻辑和中流逻辑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设计师拿出创新作品,高屋建瓴地引领时尚,也要让产品可触达普通消费者,让更多人能够感知到。同时,新中式也要形成新消费,将中国哲学推广到世界。”
童继生进一步表示,产品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需要像东方国际这样的纺织业国企来做一些铺垫,同时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在技术上做到“人工+智能,传统+颠覆,线性+立体,面料+设备”;商业上打破两道隔墙,即商场和工厂、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隔墙,把单一的灌输式的服装消费,变成立体、多彩、引领式的消费;在传播上有事件营销的意识和打法,每季包装几位设计师、推出几个品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在理论上,除了深挖传统文化,还要在工艺、色彩、面辅料、人体工学等学科上深入研究。
此外,新中式还需要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新中式需要时尚资本,最终形成时尚经济的再发展。只有转化为产业和经济,让一二三产互联互通,才能最终形成新中式生态圈,才能让新中式在世界时尚产业中立足。”
总体来说,新中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创新的一个方向,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需要设计师的创造力,商业化运作的支持,与时代结合的认知,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热情,才能走向成熟与普及。这需要文化工作者、设计师、商业运营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在传承创新中找到平衡,令新中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海岸工作室作者|张钰芸图片|采访对象供图新华社编辑|任天
发布人:hafeaf2f发布时间: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