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北部湾 /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5623409601708584/

2022-07-29 17:31·美丽广西网

北部湾这个海河之滨,连接着河海,奔流向大海的深处,是物种生命繁衍生息的避风港,也是开启人类海洋文明的港湾。亿万年来,北部湾受地质构造及地壳运动影响,总是在不断地演绎变化,有时它是陆地,有时它是海滨,有时它是海岛 ……犹如海潮,时涨时落,沧田桑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北部湾缔造了一方水土,它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从远古走来,奔向未来。

★北部湾的地貌丰富而独特

地质板块演化

北部湾地处华南块体的南端,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古地中海 — 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受地质板块运动影响极大,其在地质史上地壳活动频繁,先后经历了 7 个活动时期和 19 次构造运动 ( 廖超明等,2008),研究和了解北部湾地质板块构造及特征对探讨其形成过程、分析北部湾盆地形成机制以及开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部湾是地球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海洋和地质构造的演绎变化造就了北部湾海域的形成、发展及变迁。北部湾与全球其他海域一样,对地球的演化发展贡献巨大,为海洋生命物种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对控制和调节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北部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还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北部湾与其他海域一样,与地球海洋同呼吸、共命运,构成了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北部湾是如何形成、发展和演化的呢?

地质学家研究认为,北部湾经过复杂而长期的地质演化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研究显示,北部湾是一个典型的南海大陆架沉积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发生俯冲、碰撞和拉张作用的控制,是在海西 — 印支褶皱带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属华夏板块 ( 姚伯初,1997)。受板块作用影响,北部湾在地质构造演化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早期张裂和晚期的裂后热沉降过程,在古近系、新近系构成了明显的下断上拗的“双重结构”( 胡望水等, 2011)。

★北部湾海滨地貌

早期张裂阶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张裂开始于古新世 (65Ma- 50MaB . P),由于南海扩张的影响,东北向基底断裂复活,形成裂谷型地堑盆地,在盆地内充填了长流组洪、冲积相红色或杂色粗碎屑沉积;第二期发生在始新世(50Ma-35MaB . P),在前期张裂的基础上,盆地断裂继承性发育,在这期间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湖平面逐渐扩大,湖水不断加深,沉积一套半深水至深水湖相泥岩、页岩及砂岩的流沙港组地层;第三期张裂开始于始新世末至渐新世 (35Ma-23MaB.P),基底先抬升,而后张裂,涠洲组地层明显上超,沉积了一套河流 — 冲积相、三角洲、扇三角洲、盆底扇、滨浅湖等沉积体系和子体系 (张志强,2015)。新近纪开始,整个北部湾盆地进入坳陷阶段,除少数主干断裂外, 多数断裂停止发育,整体下沉接受海相沉积。中新世末,菲律宾板块的逆时针旋转作用, 在南海北部形成压扭应力场,北部湾盆地又经历了一次挤压反转运动。这个时期盆底区域性沉降加强,整个盆底坳陷下沉,海水侵入北部湾,形成了一套滨浅海碎屑岩沉积,覆盖于断陷沉积之上,新近系厚度变化较大,在盆地内为 1200~2100 米, 在南北隆起区减600~300 米,盆地内的断裂活动逐步趋于停止 ( 杜振 川,1997)。

第四纪是北部湾构造演化最明显的地质阶段。北部湾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南海地形从周边向中央倾斜,地形单元依次分布着大陆架和岛架、大陆坡和岛坡、深海盆地。其介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之间,与海沟、岛弧共同构成西太平洋独特的沟一弧一盆体系, 既与全球构造体系有着密切的衍生关系,也有自己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演化过程。特别是喜马拉雅第三幕,青藏高原的急剧隆起,地壳大幅上升,周围盆地大幅度沉降,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

第四纪初,北部湾北部边缘发生海退,遭风化剥蚀。合浦盆地沉陷,形成河流相沉积。南康盆地坳陷,形成近海河流相沉积。涠洲岛、斜阳岛为海陆交互的岛屿,有小规模火山喷发。早更新世晚期,涠洲岛、斜阳岛发生断块下沉,海面上升,随后海退,遭风化剥蚀。中更新世早期,北部湾地壳下降,海盆扩大,合浦盆地、南康盆地为河口网状河流的滨海环境。晚更新世,合浦盆地下降,南康盆地上升。早、中更新世沉积层红壤化。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涠洲岛、斜阳岛处于海水环境,海底火山喷发。北部湾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幔热柱上升事件,多次海底火山喷发,加上随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弹以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发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 (张志强,2015)。

★北部湾火山地貌

晚更新世发生全球性大海退,大约在距今 180 000aB.P 为鼎盛时期, 海面要比现今低约 130 米,南海北部大陆架广泛海退暴露为陆地,使哺乳动物和人类可以从陆地迁移到沿海的岛屿上。早全新世早期,陆区海水退出,形成河流阶地,海边形成海积阶地,河口形成三角洲平原。中全新世晚期,海面上升至现今陆地 6 .74 米的位置,形成海积和海蚀地貌。晚全新世缓慢海退,中全新世沉积的滨海沙滩相及三角洲相露出水面,形成海积阶地及三角洲平原,这就形成北部湾现在的格局。


★北部湾入海口河流阶地示意图

现代北部湾三面为陆地和岛屿环绕,犹如 U 形,水深分布呈现出从沿岸向湾的中西部和湾口逐渐加深,水深范围在20~30米,平均水深38米,湾口局部水域水深为60米,最深处为106米。从地形地貌上看,北部湾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坡度平缓,中部偏东区域,特别是海南岛西侧近海海底坡度较大;湾中部区域相对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除涠洲岛、白龙尾岛和斜阳岛附近的海底稍微隆起外,其余地区的倾斜度一般在2°左右。北部湾基质为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由沉积物机械成分和颜色可知,北部湾的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物质,浅海相以黏土粉砂为主,岸边粒度较小,中央海区粒度较大,含较丰富的有孔虫及介形类化石。据统计,北部湾周围沿岸共有 200 多条河流入海,主要的入海河流有我国广西的南流江、钦江、大风江、北仑河、茅岭江和钦江等,我国海南的昌化江、珠碧江等,越南的红河、马江和兰江等,大量的陆源物质输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对海洋物种数量、群落结构以及其他资源的分布带来了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化发展。

海岸变迁运移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是海洋、陆地、大气等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前沿,被国际地理信息委员会 ( IGDC) 定为最重要的27种地表特征之一。海岸线包括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在中国,两者的总长度达32 000 多千米,约占世界海岸线的十分之一。北部湾海域海岸线约4234千米,其中广西海岸线占三分之一。广西北部湾海岸线的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中大陆海岸线约1595千米,岛屿岸线 461 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其中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 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沿海为台地型海岸。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最为频繁、活跃的地带,深刻地反映着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它的改变能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

海岸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主要受波浪、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影响。构造演化研究显示南海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古新世以来经历了4次大的构造演化阶段。晚白垩纪至古新世,南海发生礼乐运动,南沙地块开始产生一系列地堑和半地堑,盆地进入裂谷早期发育阶段;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南海发生新生 代以来第2次张性构造运动 —— 西卫运动,全球海平面大规模下降,该期是古南海消减,新南海形成的关键阶段;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南海北部乃至东亚地区发生白云运动,南海央海盆扩张,形成南海中央次海盆,南沙地块加速向南推移,最终与婆罗洲地块拼贴,南海现代的地理格局基本形成;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南海南部发生万安运动,此后海底扩张停止,洋盆开始冷却,并由此调整进入区域热沉降阶段;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南海轮廓基本形成,海平面持续上升,发育披覆式盖层沉积;上新世至更新世,海平面继续上升,并迅速淹没陆架,盆地由断陷转换为坳陷 (许淑梅等,2013)。

更新世以来,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地质构造及多次海侵影响,北部湾海岸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变化。根据北部湾第四纪地层研究和分析,早更新世海岸线分布于涠洲岛与现今大陆海岸之间。中更新世海岸线于合浦及北海等地为北海组陆地一侧的边缘界线,钦州与防城港等地为现今陆岸与合浦 — 岑溪大断裂的中间位置。晚更新世海岸线于钦州湾以西为江平组陆地一侧的边缘界线, 如沙螺辽、下底坡、天堂坡、江平镇等地分布于江平组的海岸阶地后缘位置。早全新世海岸线位于现今海岸线向海一侧附近。钦州湾早全新世海岸线处于该两大断裂交点以北断裂所在的位置或其位置附近。中全新世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海侵,北部湾广西沿岸断断续续分布此时期沉积形成的海积阶地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由此推断中全新世海岸线位于分布中全新世海相沉积层的海岸阶地后缘,如防城港市京族三岛、江平镇、大坪坡、港口东区海岸、关塘、天堂坡及下底坡,北海市高德镇 — 山口镇海岸及涠洲岛北部、南湾海岸等地。到了晚全新世,局部如防城港市大坪坡、樟木、天堂坡以及涠洲岛形成晚全新世一级海积阶地,晚全新世海岸线则是一级海积阶地后缘位置,当时海岸线与现今自然海岸线已基本相同 ( 谢复飘, 2013)。

★北部湾海滨地貌

根据 1982 年 4 月 30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沿海国有权将以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再向外延伸 200 海里(约 370 .4 千米 )的宽度,开辟为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对所辖的专属经济区不同于领海,只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资源或非生物资源 )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域从事其他经济性活动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广西权属的海岛分布在南海北部湾北部海域, 按产出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冲积岛 3 类, 礁与滩分为明礁、干出礁和干出滩 3 种;岛礁多数分布在钦州湾内,并且大多数沿大陆岸线分布,离岸近。参照其行政区划,广西海岛可划分为北海近海岛区、钦州近岸岛群和防城近岸岛群。在这些岛群中的海岛,有的经多次围垦开发,现已成为堤连岛、路连岛、桥连岛或陆连岛。

广西海岛的地理分布特征是面积小,绝大多数是小于 2000 平方千米的小岛,这些小岛分别权属于北海市的合浦县、钦州市的钦南区以及防城港市。这些小岛离岸近,绝大多数沿大陆岸线分布,据统 计有 664 个海岛 ( 不包括疑似新增的海岛 ),岛屿面积约 111 .422 平方千米。其中,北海市有大陆岛 146 个、海岛 3 个,面积约为 35 .382 平方千米;钦州市有大陆岛 258 个、冲积岛 1 个、 明礁 1 个,面积约为 37 .321 平方千米;防城港市有大陆岛 260 个、 冲积岛 6 个、明礁 1 个、干出滩 1 个,面积约为 38 .719 平方千米。

世界地理格局中的北部湾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已高度渗透到国民经济体系内,成为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是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早在 2000 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曾说过:“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海洋的价值。北部湾地处南海大陆边缘,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国家和通往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将在“一带一路 ”倡议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海上通衢

★北海铁山港是广西第二大天然深水港——谭瑞军 摄

北部湾是中国最大的海湾,也是世界较大的海湾之一。与世界各大海湾相比,从地理位置看,北部湾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与孟加拉湾、波斯湾、泰国湾、墨西哥湾等纬度相同或接近,同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夏季受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具有相似的海洋环境。从地域范围看,北部湾与孟加拉湾、泰国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5 个海湾一样,都涵盖了两个国家以上的海域范围,都具有国家领海合作的意义。北部湾沿岸有中国、越南两个国家,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还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特别是北部湾与孟加拉湾、泰国湾比较接近,海湾相对集中,这些海湾也将成为中国倡导“一带一路 ”建设,面对东亚、西亚,衔接欧洲、非洲的重要通道。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北部湾主要港口城市,包括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等,与世界很多海湾地区的港口城市建立了良好的海上贸易关系。据统计,北海市分别与美国塔尔萨市、日本八代市、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斐济苏瓦市、瑞士卢加诺市、泰国合艾市、菲律宾普林塞萨港市、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捷克亚布洛内茨市、芬兰伊马特拉市等 12 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防城港市分别与越南下龙市、越南海河县、印度尼西亚槟港市、韩国永同郡、韩国高兴郡、波兰热舒夫市等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钦州市分别与马来西亚关丹市、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等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2012 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为 17 437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 13.8%,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3 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1.87 亿吨,集装箱首次突破 100 万标准箱。北部湾现已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成为连接东盟,辐射南亚、西亚以及覆盖全球的远洋贸易网点。

一湾七国

碧波万顷的北部湾连接着 7 个国家, 它的北面是中国,西侧及南面是东盟成员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成员国海陆相连的省区,“一湾连 七国”,并拥有以钦州、防城港、北海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 47 个港口城市的城市合作网络。北部湾港是我国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也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这些优势,使得广西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002 年至 2013 年,广西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额由 6 .3 亿美元提高到 159 . 1 亿美元,增加了 24 .3 倍。广西与东盟成员国的 贸易额在广西对外贸易总额中的 比重从 25 .9% 上升至 48 .5%。东盟已经成为广西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广西北部湾将充分依靠地缘优势、港口优势、海洋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及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优势,串起连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成为“一带 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谱写“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伟大使命。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的对接是过去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双边经贸关系深化的方向。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与北部湾衔接的 6 个东盟成员国分别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的差异提出了有鲜明特色且各有侧重的海洋战略目标。

广西环北部湾地区处于我国对外的关键位置,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历史久远。早在西汉时期,北海合浦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代以后, 北海(1876 年) 、龙州(1887 年) 、梧州(1897 年) 、南宁(1907 年)先后开埠。北海开埠是北部湾地区对外通道从传统格局走向近代格局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促进了近代北部湾地区交通建设的全面启动,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多地受制于中外政治、军事因素,广西北部湾地区对外经济通道的正常发展受到制约,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逐渐由大西洋沿岸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太平洋西岸地区的东京、上海、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然而,中国与东盟对接的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成为上述经济带之间一个距离较长的断裂带。这一格局不仅制约了东亚广大内陆地区的经济进步,而且阻塞了东亚、东南亚与南亚地区之间的有效交往。1992 年,中国做出了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 ”的战略决策,拉开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沿海港口建设的大幕,启动西南出海大通道。

北部湾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拥有众多的小港口和三大天然良港 —— 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北部湾沿海港口中距离越南海防港最近的只有150 海里,至新加坡港 1300 海里,至泰国曼谷港 1400 海里, 与泛珠三角的香港毗邻,与台湾主要港口保持航线联系,是我国连通东盟、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重要通道,是开展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门户,将在“21 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中国 — 东 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桂海丝门户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占地面积 4.25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00 多万。2008 年 1 月 16 日,国家批 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 — 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2017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考察时强调, 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 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 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做贡献。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放眼未来,北部湾沿海港口城市更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以及海洋经济合作, 担负起串联亚洲、非洲、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使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的辉煌。

宜居城市——南宁

南宁位于广西的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政治、经 济、交通、科教文卫、金融和信息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 — 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 年),建晋兴郡,南宁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历经 1700 多年春秋变化。唐贞观六年(632 年 ) ,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 “邕 ”由此而来。南宁市地处亚热带、热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南宁市满城皆绿,四季常青,有“绿城”的美誉。

★绿城南宁

南宁市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 3 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南宁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公路、铁 路、民航、水路立体交通网络。南宁市距出海港口钦州港 104 千米、防城港 172 千米、北海港 204 千米,距中越边境重镇友谊关 210 千米,高速路仅 1~2 个小时车程。广西一半以上地级市已纳入以南宁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 ”,南宁市连通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也基本形成。铁路方面,湘桂线、南昆线、黎湛线、南凭线、南钦线、南广线等十多条铁路在南宁交会,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联网,可直通越南、 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是沟通中国 — 东盟铁路的枢纽。南宁市集中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众多区内重点院校,吸引和拥有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南宁市构建具有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以“人才驱动 ”助推 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提供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紧紧依靠区位优势,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近 5 年来,南宁市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珠江 — 西 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区域影响力和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功服务第八至十二届中国 — 东盟博览会、中国 — 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在南宁市设立总领事馆的东盟国家有 6 个,一批涉及中国与东盟各领域交流合作的论坛落户南宁市,中国 — 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南宁市成功承办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大会、第 45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等重大活动,国际友城增至 20 个,对外交往不断拓展。与粤港澳台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迈出重大步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成功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21.54%,开放型经济日益活跃。

面对未来,南宁市将要积极响应国家“ 一 带 一 路 ” 倡议, 全方位推进与周边区域和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 枢纽中心,深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挥首府金融、市场、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深化与东盟各国及 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使南宁市成为中外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

南国珠城——北海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东邻广东省,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北海开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口约 174 .3 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北海市辖区内以及涠洲岛、斜阳岛周边毗邻的海域约 2 万平方千米, 拥有约 500 多平方千米的滩涂, 类型有沙 滩、淤泥滩、岩石滩、红树林滩、珊瑚礁滩等。北海银滩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幽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是中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

北海市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被列入全国首批 14 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北海市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海岸线长 668 .98 千米,拥有丰富的港口、渔业、旅游、滩涂、海岛、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建港条件优越。涠洲岛附近海域油气资源储量 12 .95 亿吨。北海市还是全国三大石英砂产地之一, 石英纯度 高、品质优、矿量大,探明储量约 2000 万吨。

2017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首次提出“打造好向海经济 ”,让北海这个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萌生新的生机与希望。北海市顺势而动,相继出台《向海经济行动方案》,向海要资源、向海要财富、向海要发展。北海市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及文化优势,推进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产业升级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搭起“ 向海城市 ”大框架,以北海港口岸扩大开放为契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建立和用好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深化与“一带 一路 ”参与城市及国家的合作,重点推动与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在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一 带一路”建设。

海豚之乡——钦州

钦州市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市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地形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沿海滩涂,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贯钦州境内。钦州湾是北部湾的一部分,位于渔产富饶的北部湾最北部。

钦州,古称安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年间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 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广义的钦州湾,东起合浦县的英罗港,西至防城港市东兴市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 1478 千米。钦州湾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域内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浮游生物较多,适合各种鱼类和其他海产繁殖和生长。此外,钦州湾还是有名的“海豚之乡”。钦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域中心,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近年来,钦州市不断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加大海洋经济建设力度。2015 年,钦州市海洋生产总值达 405 亿元,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成为钦州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钦州市大力提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以中马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重要平台,积极推进中国 — 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海上搜救中心、水上训练基地、海洋气象监测预警基地、港航金融结算中心、钦州海事数字化审判法庭等配套项目建设,全方位深化与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的海洋合作,对外开放政策先行先试成效显著。

钦州市自“十三五”规划纲要开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全国海洋强市的目标。钦州市加快建设与“一带一路 ”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合作新高地,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合作,积极参与中国 — 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中国 — 东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钦州市向海经济的发展。

白鹭之乡—— 防城港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居北回归线以南。其北接南宁市的邕宁区和崇左市的扶绥县,东与钦州市毗邻,西与宁明县接壤,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就其历史而言,防城港市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隋、唐以前一直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并开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 1968 年 3 月,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1993 年 5 月23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防城港市(地级)。


★防城港有“白鹭之乡”的美誉——李阳 摄

防城港市管辖海域面积近 1 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580 千米,占广西大陆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其海岸线东起防城区的茅岭乡 ( 中间隔钦州龙门岛 ),经港口区的企沙、光坡两镇,防城区的防城镇、江山乡,东兴市的江平镇,西至东兴市东兴镇北仑河口。防城港市岛屿海岸线 166 . 1 千米,主要分布在港口区的光坡、企沙两镇,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防城港市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河相连的门户城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其与越南最大特区芒街仅一河之隔,拥有 4 个国家级口岸,其中东兴口岸是我国陆路边境第一大口岸,也是沿海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此外,防城港市还拥有西部第一大港 —— 防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石、建材及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已开通至新加坡、釜山、东京的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与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0 多个港口通航。

当前,防城港市正按照中央“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大定位”“四大战略”“三 大攻坚战 ”部署,以建设边海经济带为主线,加快推进东兴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的建设,努力构建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建设成为美丽海湾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边海文化名市、生态文明城市。


作者简介:

黄胜敏,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理与海洋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摘编自《美丽广西》2022年第2期

编辑/梁虹程 麻雨帆(实习)

审核/霍丽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mlgxnet

新浪微博:@美丽广西官方微博

抖音号:美丽广西杂志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