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互联网培训机构——完成蜕变以后轻松拿高薪
电话+V: 152079-09430 ,欢迎咨询用瓶盖可以做传话筒吗图片大全,[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PHP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一、塑料瓶盖可以做什么手工
塑料瓶盖可以做什么手工如下:
让塑料瓶变废为宝的手工作品:利用橙汁空塑料瓶改造的小风车,酸奶瓶改造的收纳盒,剩下的一半是个小巧的簸箕。
1、废旧塑料瓶手工制作的艺术,可乐瓶、塑料瓶材料的延展性很好,而且不会生锈,适合做一些精致的手工艺品。把我们平时喝完的可乐瓶、塑料瓶收集起来,做一些有趣好看的小制作,既装点了生活,又保护了资源。
2、利用家人喝完剩下的废旧可乐瓶、塑料瓶可以DIY出很多有趣的家庭用品,既能丰富家居装饰、获得动手乐趣,又能处理废品、响应环保。
3、可乐瓶、塑料瓶手工制作大全——实用的针线收纳盒。
4、制作喷壶,在瓶盖上用针或锥子扎上大小疏密不同的眼儿,简单方便的小喷壶就做成了,就可以用来浇那花花草草啦。
扩展资料:
1、将雪碧、可乐之类饮料的塑料瓶从瓶口7厘米~8厘米处剪下,去掉瓶盖,倒过来就是个简易的漏斗。
2、塑料花瓶剪去上半部,在瓶体下半部两侧,靠上的部位打两个孔,用结实的线穿过孔,将其固定在墙上。
拓展:
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
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
二、如何用塑料瓶盖制作DIY手工?
瓶盖的水平有很多,有些的说得上是艺术作品种,但是你要交的幼儿园的手工作业,这个作业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作品也可符合儿童玩具的特点,否则幼儿园手工作业的意义就没有了,这作业不是考大人,而是让孩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
不论何种DIY,都需要几种工具:
胶枪、胶棒、废旧纸板或纸筒、剪刀、线、颜料等。
一、需要高精度去作的手工,也是艺术品,如果你功力够深厚,来副装饰画。
二、大家经常做的手工,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参与进来,主要以各种动物造型为主:需要的工具有胶枪、瓶盖、各种纸以及辅件扣子等。
三、变废为宝,具有实用性的作品:
四、可以用作教具类:
常言说“心灵手巧”,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益处多多。
儿童,特别年龄较小的幼儿,在专注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自己很难独立完成一项手工,做手工时非常需要成人的引导。父母陪孩子做手工能促进孩子眼、手、脑协调能力,提升全脑智力水平。具体说来,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力,并且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专注力,增强动手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孩子面对困难的抗挫力、自信心和耐心,提高孩子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还能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促进亲子关系。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制作心得,用塑料瓶盖做手工,我认为要以其颜色为主要考虑对象,联想身边事物进行创新,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式,家长在制作过程中予以联想指导,是一个很不错的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
想要在众多作业中脱颖而出,以下三点要特别注意:
1、大胆构想内容确定手工主题;
2、针对所选主题进行整体分析;
3、做好细节,配合其他手工材料完善作品。
根据我的经验,制作的形式主要分为:利用瓶盖颜色拼图、手工画、DIY立体物件。之前收集了一些国外幼儿园的展示图,分享给大家,希望诸位有同样问题的小主能得到一些启发。
一、利用瓶盖颜色拼图
二、手工画
三、DIY立体物件
再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用瓶盖做的环创方案
导读:幼儿园老师为了培养宝宝的环保意识也是想出各种办法,平时家里有用完的纸巾筒,玻璃瓶,不穿的衣服……等等,只要是我们觉得没什么用的,统统都搜集起来,不管是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自己和宝宝互动,这些材料都能做出各种创意哟。
既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自己也可以趁机放松心情。
重点提示: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瓶盖diy,或者画画!我可以给出一些小点子。
瓶盖有很多种:矿泉水瓶的,啤酒瓶的,红酒瓶的,罐头瓶的……我列举出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现在先说diy制作的一些创意,比如说我们搜集了很多的矿泉水瓶的盖子,这些瓶盖串起来做一个可爱的小瓶盖人。
也可以用热熔胶制作成彩色瓶盖小垫子
如果要效果好一些的,可以选择啤酒瓶的瓶盖,这列瓶盖可以做出更多创意哟。
漂亮的瓶盖风铃
瓶盖相框
大的瓶盖可以画画
组合成一个图案,
作为一个手工领域的创作者,我非常乐意分享我的想法,我之前是一个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经常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我个人是一个非常喜欢手工的人,我也经常鼓励孩子们,善于用生活中的物品做手工。
其实塑料瓶盖是一种非常适合做手工的工具,我曾经让孩子用手工瓶盖制作贴画,送给自己的母亲,当母亲节礼物,孩子们做的非常开心,首先就是要选择一张有颜色的卡纸,先绘制好要做到图,将搜集好的塑料瓶儿盖,贴在画上,非常的好看。
我在自己家里用塑料瓶盖,做了一个花盆,首先我先选择好花盆,在花盆的外面用塑料瓶盖贴满整个花盆,非常的美观大方,我环保。
其实动动手,手工瓶盖儿也有大用处。
幼儿园老师的手工,材料必定是大部分家庭都有,作品不宜过于复杂,而且最好是家长和小孩共同完成
▼小鱼缸
材料:塑料瓶盖若干,彩色纸卡
海草也可以用绿色塑料袋代替,这样显得立体
▼盆中花朵
材料:瓶盖(不一定两种颜色各5个)、纸杯、彩色卡纸、花杆(可用吸管代替)
▼瓶盖老鼠
材料:瓶盖4个、木夹子、棉花、眼睛(用纸画),麻绳(可用塑料袋卷成“条”代替)
▼最后是啤酒瓶盖手工花朵贺卡(塑料盖也可以)
材料:瓶盖5个、纽扣1个、彩色纸卡
若无彩色纸张,可用颜色塑料袋代替
如果家里没筹够5个啤酒瓶盖,可以到小卖部去问问,会有的
不一定做出的作品脱颖而出,最重要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性,锻炼思维能力
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才发现身边好多东西都不敢扔了,随便一样东西经过巧妙构思,都将变成一件艺术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几点着手:
1.充分利用美术学,手工画。有的宝宝画画特别好,咱们可以从画画加瓶盖一起完成,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有趣又好玩。
①画画+瓶盖小蜗牛,简单好操作,还很好玩
②
画画+葡萄
2.实用篇
①瓶盖涂色变身杯子垫
②
瓶盖变身钥匙扣
③瓶盖变身相框
3.饰品:瓶盖变身项链
4.瓶盖变身动物篇
5.
瓶盖变身漂亮的彩虹
6.彩虹变身时钟瓶盖还可以创意手工很多,大家来一起探讨吧!
变废为宝、旧物改造,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手工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舍不得丢掉的塑料瓶盖重新利用起来,制作成一些实用的作品或者工艺品,不仅低碳环保,而且省钱实用,还非常有趣好玩。
下面我分享几种比较简单的
第一、彩色风铃
挂在屋外或者窗台,一股清风拂过的时候,七彩缤纷的风铃发出美妙的碰撞响声,听起来非常惬意哦。
第二、DIY小动物
又可爱又好玩,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开发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第三、DIY花束
把各种颜色的瓶盖组合起来,可以拼成不同的花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下面最后一个图是我自己DIY的,有没有觉得特别好玩,而且制作也很简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手工教程(瓶盖废物利用):灯笼
手工DIY手工领域创作者
【所需材料】
【步骤教程】
1.拿锥子在红色瓶盖中间戳洞。
2.用铁丝把红色瓶盖串起来。
3.剪掉多余的铁丝。
4.在绿色瓶盖中间戳洞。
5.在铁皮一边卷个圈,串上绿色瓶盖,再串上红色瓶盖部分,再串上绿色瓶盖。
6.在红色瓶盖上涂热熔胶,将绿色瓶盖固定。
7.在铁丝底部系上流苏。
一个瓶盖灯笼做好了,是不是很漂亮呢?
带着你的宝贝一起做一做吧!
手工DIY教程
对于那些精致的,不精致的,好看的,不好看的瓶盖,别看它们现在不起眼,其实用它来做手工还是很有趣的。有个国外的小哥攒了上千个瓶盖,然后用线串一串变成了一个彩色的椅子,实用又好看!
具体做法:
首先准备好钢丝和瓶盖,在每个瓶盖上对称打两个孔,用钢丝将这些瓶盖全都串在一起,最后固定在椅子的框架上面就可以了,给上千个瓶盖钻孔真是个技术活啊。
正月十五闹元宵,最少不了的就是挂灯笼了,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小时候妈妈经常用萝卜或者白菜根给我们姐妹做灯笼,虽然简单但那是属于儿时美好的记忆。今天的我已经做了妈妈,下面这篇经验就是和宝宝互动的时候记录的,一起分享哦!
电话电报机竟然有联系?都需沿途架设电线杆,方能顷刻通万里!
原创2024-01-2309:39·舞天玄姬电话电报机竟然有联系?都需沿途架设电线杆,方能顷刻通万里!
电话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电话的雏形又是什么呢?
说到电话,最为人熟知的名字便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他于1876年获得了电话的相关专利,并对此后欧美电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左:贝尔电话公司的两盒壁挂电话,型号5730B;右:贝尔电话公司的三盒壁挂电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片来自网络1878年,贝尔向维多利亚女王展示了如何使用电话。贝尔在女王所在的怀特岛分别向伦敦、考斯和南安普敦拨通了电话。随后,贝尔在伦敦创立了当时英国第一家电话公司TheTelephoneCompanyLtd(Bell'sPatents),几乎垄断了英国当时的电话通信市场。
图1878年《伦敦时报》报道贝尔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演示电话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1880年5月,贝尔和爱迪生这两家电话公司因为专利权争论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合并为联合电话公司UnitedTelephoneCompany(简称:UTC),成立不久便被采取了“限制”行动,GPO正式成为了英国电话通信市场的巨头。
在英国通信行业起步的这个阶段,电话主要以手摇式磁石供电和共电式电话为主,手摇式磁石电话的内部安有两节干电池做电源,并带有手摇式磁石发电机,打电话的人需要摇动把手给电话充电,之后电话公司的转接员才能得到消息帮他接线他想呼叫的电话,当通话结束后,通话双方都需要再次摇动手柄,告知转接员通话结束。而共电式电话则由电话交换局集中供给信号和通话电源,不再使用手摇式磁石发电机。
直到1930-1960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电话(RotaryDialTelephone),这种电话机需要手动按顺序转动所要呼叫的号码拨号。1960年后,市面上推出了按键式拨号电话(PressButtonTelephone),人们不需要像旋转拨号电话那样操作,直接按下号码即可拨通电话。
又想起在1851年的《博物通书》第六章“电气通标”提到了电信之内容:
“又于北京置一指南针,于上下二线之中,增线在上,减线在下,电气上往,针必转东,若两线皆断,电气无由来往,而针入故矣。所以必于广东,发线之处,并断二线,另作机器于断之间。令可离合移换。一人手之而甚便。则此线之属增属减操之自我。而彼针之转东西,无不如意。亦可置针于上下二线之中,以为准。若欲自北京通信广东,亦即此线用之。换器不换线也。若恐彼人失于守管,则可以钟呼之。”
“今拟第四十五图,以?高明斟酌。置于历路安置铜线之法,在西土,自京都至各大邑,多有火轮车道,即于道旁安置,每二十五丈立一短竿,以为表记。自英吉利至弗兰西中间有海,约阔百里,今以一木空其中,连贯铜线,磐石沉水,以渡彼岸,故而两国常声闻相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博物通书》这段内容说的是电信传输信息的制作方法,也是近现代通信设备的起源。
西方电话发明时间:
1879年,盒式电话这部电话配备了Viaduct制造公司生产的磁力发电机由红木制成,还配有一个柱状听筒。
1880年,贝尔电话这是第一种在欧洲使用的电话。它取代了电报,比装有手柄的磁力发动机电话先进。
1881、1882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
1885年,“埃菲尔铁塔”磁力发电机电话这款电话由L.M.Ericsson于1885年制造。在当时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电话。麦克风设在旋转臂上,曲柄用来接通交换机。
西方电报发明时间: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用电磁学原理用于电报传输的电报机。
1837年6月,英国人库克获得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使用。
1837~1838年,莫尔斯又发明了将电流“通”和“断”来编制代表数字和字母的码—莫尔斯码。
莫尔斯从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在电线突然截止时会迸出火花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如果将电流截止片刻发出火花作为一种信号,电流接通而没有火花作为另一种信号,电流接通时间加长又作为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组合起来,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数字,文字就可以通过电流在电线中传到远处了。
1837年,莫尔斯终于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
1843年,莫尔斯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亲手操纵着电报机,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
中国架设电报的时间:
1879年李鸿章修建了由大沽口至天津市的电报线路,第二年设立了电报总局。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设立了电话交换所。
1886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由奉天接展至珲春陆线。
1887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由山东济宁设电线至开封。
1888年,因广东官线业已造至南雄州,商线乃由江西九江设至赣州以达庾岭入南雄相接,使官报得以灵通。
1890年,“因襄樊地方为入京数省通衢,楚北门户边境冲要”,乃由沙市设线起以达襄阳,1893年又添设襄阳至老河口电线。
1895年由西安起接设电线与老河口相接,“使西北电线得有两线传递,庶无阻隔之虞。”
“1876年,清政府为引进有线电报技术,首先在福州开办了电报学堂,请外国工程师教授电气原理、电线知识,以及收发报机的使用方法等。这是中国创办的最早的培养有线电报人才的专业学校。1879年,聘请德国人架设天津至大沽北塘海炮台的有线电报线路,成为中国最早架设的有线电报线路。同年,上海成立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电报局。1880年10月6日天津电报学堂开学,第二年,又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洋务运动时期电报通讯方面,有线电报还是最先进的技术,因为直到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才发明无线电报。
......1879年9月18日,李鸿章在天津成立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并于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处设立分局。
......中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电线是津沪电线。......进入90年代,西北地区电线展设到新疆。到1894年,洋务派架设的电报线共44条。”
——引自(董光壁主编《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230页。)
电话与电报有什么关系,暂时还不知道,不过,电话的雏形在中国。
想不到吧,电话的雏形,却不在西方,而是在中国,竹筒传声器就是最早的电话雏形。
现在认为,北宋时期的中国人(Kung-Foo-Whing)发明了竹信(thumtsein),可以通过竹管长距离传送声音。ITU出版的《电话一百年》,认为“竹信”是今天电话的雏形。
竹筒传声筒亦称“传话筒”,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清稗类钞》中详细记载了传声筒制造方法。而其制造原理可能是受到了“听瓮”的影响。
传音筒利用的科学原理是声音的固体传播的声学玩具,又叫土电话。
先准备两个纸杯,再准备一根长长的线,还有一根针。先把两个纸杯的底部中间各打一个小孔,然后把细线的一端穿过一个纸杯底部的小孔,再把这端的线打个结,使线不脱落;然后再把线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纸杯的小孔,也打个结,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一个人把杯子放在耳边听,另一个人把杯子放在嘴边说。线要拉直,棉线比塑料线要好!
听瓮:《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也就是最迟发明于中国战国时期,距今2500年。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为什么能传播声音呢?是因为传音筒利用的科学原理是声音的固体传播,线传播了振动,拉直了更利于振动沿着线传播,中间不易损耗。而棉线的传导性比塑料绳的传导性更强。
明代记载一种以去节竹筒探听水下鱼群的方法。竹筒的功能类似现代的「声纳」。
将去节长竹筒,一直插入水底,以此可听到水下鱼群活动声,判断鱼群出现的方位和数量。尤其是在黄花鱼(又称「石首鱼」或「勒鱼」)鱼汛到来之时,听闻情况会令人惊喜不已。
明代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五中同样有记载: “杭人最重江鱼,鱼首有白石二枚,又名石首鱼。每岁孟夏,来自海洋,绵亘数月,其声如雷,若有神物驱押之者。渔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有一网而举千头者。” 类似的描述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王士性的《广志绎》等著作。
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也有类似记载。他言及宁波、温州等地渔民以巨舰下海捕捞之情形。鱼汛之时,“鱼如山排列而至,皆有声。渔师皆以篙筒下水听之”。
清郭柏苍还在《海错百一录》中写道: “或以洋山鱼能鸣,网师以长竹筒插水听之,闻其鸣,则下网。”
可见,以去节竹筒听水下鱼声的发现,最晚出现明代,并一直为沿海渔民袭用至今。 还有一种地听器,即以去节竹筒作为地听器。
据宋代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记载,至晚从宋代开始,人们已发现,去节竹筒碰撞地面就发出若鼓一般的声音。他写道:
“予见淮西村人多作炙手歌。以大长竹数尺,刳去中节,独留其底,筑地逢逢若鼓声。男女把臂成围,抚髀而歌,亦以竹筒筑地为节。”(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丛书集成本。)
这里所描写的是村民歌舞场面,以竹筒碰地代替击鼓,以控制歌舞节奏。
此后,人们便将去节竹筒,直埋于地中,留有一段竹筒出地面。以耳朵对着竹筒谛听,就能听见远处人马声。明将戚继光曾“以竹筒贯地穴而耳之。”(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一《天类·声异》,方中通注文。)
提及“千里传音”的志怪笔记不少,其中一则是清代《子不语》中的“江秀才寄语”。
《子不语》
江秀才是江西婺源人,名叫江永,“能制奇器”。他在家中耕田,都用木牛,到城外出游也是骑一木驴,无论木牛还是木驴都“不食不鸣”,随他的指挥而动。人们都觉得是妖怪,江永却笑着说,这是诸葛孔明研究出的方法,自己只是照着设计仿制,“不过中用机关耳,非妖也”。
在他制造的“奇器”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一种传声装置:这种装置是用竹筒做的,中间用玻璃做一个盖子,有锁,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打开盖子后,“向筒说数千言,言毕即闭”,然后盖好盖子锁上,传送的距离只要在千里之内,“人开筒侧耳,其音宛在,如面谈也”,一旦超过千里,“则音渐渐散不全矣”。
当然,从竹管窃听器到电话至少还需要一个条件有了「电」才行,也同时要知道电能发声等信息。
静电火光放电声。
天上雷電出现时,是有雷声,接着出现霹雳电光,而这个现象在静电时也有出现。
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九杂说上》中的一段关于“磷火”的描述:
“斗战死亡之处,其人马血积年化为磷。磷着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见。行人或有触者,着人体便有光,拂拭便分散无数,愈甚有细咤声如炒豆,唯静住良久乃灭。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这段内容是将磷火的火光声与梳头发解衣服产生的静电火光声并列的,那么这个火光声想必是关键了。
西晋时张华(232—300年)在《博物志》中记述了两个静电现象:
一个是黑夜用梳子梳理头发,发现梳齿尖端的放电亮光,并听到微弱的放电爆声。
《博物志》:“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另一个是黑夜猛地解脱衣服(毛皮或丝绸质料),也能看到闪光和听见声音。
张居正(1525-1582年)说:“凡貂裘及绮丽之服(即绫罗绸缎)皆有光。余每于冬月盛寒时,衣上常有火光,振之迸炸有声,如花火之状。”(《张文忠公全集·文集第一一》)。
看到以上资料,是不是可以证明中国人早就知道雷可以发声呢!雷电是一体的,当然了,这还有些不够,若是能联系到磁石生电的电流自然也可以发现传导声音了,要是能够找到相关资料就好啦!
唯一可惜的是,不知清代袁枚《子不语》中“江秀才寄话”里的竹管传音千里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怀疑是失传了吧!
但是,江秀才所用竹管传音并没有用到“電”哦,也说明不需用電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千里传音,这是今天西方科学教下的众人所无法想象之事啊!
而根据清袁枚《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时间来看,显然这种不需用電的竹管千里传音之法要早于各种电话,用電的电传音之法应该出现的挺晚了,也属于另一条技术路线了吧,发现通电电流能传音才有可能。
1876年(光绪二年):宁波海关官员李圭奉命前往美国费城,参加“万国博览会”,见到能传话的电话机,写进他所著《环游地球新录》书中。李圭是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个见到电话的中国人。
但是,清代福建人林鍼1847年漫游霉国时写的《西海纪游草》已经见到了电话机、电报机,并作了详细描述。
图SamuelMorse(摩尔)最初电报发射器和接收器,1837年。今天的信息时代由电报开始。《西海纪游草》是清代福建人林鍼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二十九年(1849)漫游霉国的游记。
1847年春天,林鍼“受外国花旗聘舌耕海外”,丁未二月由粤东(潮州)启程,至六月达其国,在霉国工作了一年多,于己酉二月(1849年3月)回福建,《西海纪游诗》和《西海纪游自序》,便是他此行的实录。
林氏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赴美国谋生一年有余。是书为其旅美实录。其中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尤其是蓄奴、选举、独立、总统制等方面的文字,为近代中国人对美国社会最早的报道。今湖南人民出版社据旧本校点重印,收入《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
其中,林鍼在霉国见到了电报机、电话机和温度计、相机,云:
“博古院明灯幻影,彩焕云霄(有一院集天下珍奇,任人游玩,楼上悬灯,运用机括,变幻可观);巧驿传密事急邮,支联脉络。暗用廿六文字,隔省俄通(每百步竖两木,木上横架铁线,以胆矾、磁石、水银等物,兼用活轨,将廿六字母为暗号,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商情,顷刻可通万里。予知其法之详)”(清代福建人林缄《西海纪游草》)
又说:“乍暑乍寒,冷暖旋龟于画指(以玻璃管装水银,为风雨暑寒针)。山川人物,镜中指日留形(有神镜,炼药能借日光以照花鸟人物顷刻留模,余详其法)”(清代福建人林缄《西海纪游草》)
这是最早描述电报的记载,看其时间是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即1847—1849年是比中国设置电报机、电话机1882年的时间更早。
林鍼所游之处是霉国纽约“沿开百里河源,四民资益(地名纽约克,为花旗之大马头,番人毕集。.....)”,其记载内容电报机与《博物通书》(1851年)很相似。
清代福建人林缄在《西海纪游草》中是这么描述见到的电报机的:
“巧驿传密事急邮,支联脉络。暗用廿六文字,隔省俄通(每百步竖两木,木上横架铁线,以胆矾、磁石、水银等物,兼用活轨,将廿六字母为暗号,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商情,顷刻可通万里。予知其法之详)。”
与之类似的是《博物通书》(1851年)这段话“自英吉利至弗兰西中间有海,约阔百里,今以一木空其中,连贯铜线,磐石沉水,以渡彼岸,故而两国常声闻相通。”
在电信通讯方面,电话与电报具有同样效用,初名德律风,盖译自Telephone之音。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电话”一词,逐渐代替“德律风"成为通用叫法。
1881年,上海英商瑞记洋行在上海租界内开办华洋德律风公司,架起市内电话线路。从此中国出现了电话。
上海是中国最早拥有电话机,并使之成为通讯工具的城市。19世纪70年代末,电话机出现在上海街头。光绪七年(188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公共租界埋电杆,装设电话二十五家。光绪八年大北电报公司又在外滩创设第一家电话局,仅比美国电报公司晚一年。
最早电话先设于上海,后普及于各埠。据《上海研究资料》云:“第一次经营电话者,为大北电报公司在一八八一年。”
惟黄协埙《淞南梦影录》则云在壬午年(1882年)季夏,他说: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年季夏。其法沿途树立木杆,上系铅线二条,与电报无异;惟其机括,则迥不相同。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据云十二点钟内,可传遍地球五大洲,盖籍電通流,故能迅速若此也。其初有英人皮晓浦,在租界试行,分设南北二局,南在十六铺,北在正丰街。如欲邀人对谈,只费青蚨如同命鸳鸯之数。嗣以经费不敷,不久遂废。
癸未春,经天主教司铎能慕谷重设,以便预报风雨消息。闻此法由欧人名德律风者所创,故即以其名命之云。”
畹香留梦室所著《旧上海》,此书即《淞南梦影录》,原出版于光绪初年,线装小本四卷。此本为民国三年重排,不分卷,栏格大字,三十二开洋面装。原书排序凌乱,分为四卷也毫无道理,今本的编排则极有条贯,但不知为何删去了原书的序。畹香留梦室本名黄式权(协埙)(1851-1924),江苏南汇人,前清廪生,1894年至1904年间为《申报》总主笔。
这段话能够看出很多信息来,若是按照《上海研究资料》云:“第一次经营电话者,为大北电报公司在一八八一年。”的时间1881年,则电话进入中国的时间比最早的发电厂1882年还要早了。
在1851年《博物通书·第六章·电气通标》记载的电信通讯设备是这样的:
“又于北京置一指南针,于上下二线之中,增线在上,减线在下,电气上往,针必转东,若两线皆断,电气无由来往,而针入故矣。所以必于广东,发线之处,并断二线,另作机器于断之间。令可离合移换。一人手之而甚便。则此线之属增属减操之自我。而彼针之转东西,无不如意。亦可置针于上下二线之中,以为准。
若欲自北京通信广东,亦即此线用之。换器不换线也。若恐彼人失于守管,则可以钟呼之。如上第四十二图,令彼闻之,可执简而往也。
至于通字之法,西人以二十六字母,排连成字,假如针一东向,为一字母,一西向,为第二字母,二次向东为第三字母,二次向西为第四字母,以此推之。固自易易。令新法。又有用一圆板,周列二十六字母,穴其中,容枢加针,如钟表之面。令针常随电气旋转,在彼以断法,止其电气,俾在此者,观其针停何母,便知何字。”
这么看,在《博物通书》则是同时记载了制造电报机、电话机之法,还很详细,后面说的通字之法像是电报。说明在中国记载的电话、电报机确实在一开始就是有关系的,都需要架设电线杆,只是电话机的“机括”与电报机有区别。但,都是依靠电线通信的方式来传输信息的。
再看西夷发明电报机、电话机的时间及发明人:
满清时期,西夷发明电报机的制作的人很多,但现今所使用的电报机,则为霉国人模斯(现译为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于1844年所创制的。
最初的电话机(终端)是由微型发电机和电池构成的磁石式电话机,打电话时,使用者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对方,对方启机后构成通话回路。
1845年,意大利人穆齐移民美国,此前他是一位电生理学家(又一个兼职做通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电波可以传播声音,经过反复试验,他做出了电话的雏形,并于1860年首次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
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穆齐于1860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发明,并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
既然最初的电报机、电话机说确实是有关系的,为何西夷电报机、电话机的发明人却不是同一个人呢?!真的都是西夷发明的吗?
这只是目前的一些资料分析,还有很多不足,若是以后有更多资料的话,还会在稍后补充发出的。
【FUTURE PROGRAMMING COURSE】尊享对接老板
电话+V: 152079-09430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