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娱乐节目主持创新论文,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 152079-09430 ,欢迎咨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娱乐节目主持创新论文,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18A56B35-732D-4f9c-AC85-E599E499AFC2,[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围绕节目模式的创意与策划,写一篇论文,谈一谈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标题:探究好节目的特质与创意策划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节目,并重点关注节目模式的创意与策划。好节目在吸引观众、提供娱乐、启发思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成功的节目案例和观众需求,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好节目的特质和创意策划的结论。

引言:

在当今娱乐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并非所有节目都能被观众认可为好节目。那么,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成功节目案例的分析和观众需求的调查,来探讨好节目的特质与创意策划的关系。

一、好节目的特质

1.独特性:好节目需要具备独特的内容、形式或观点,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创意独特的综艺节目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令其产生共鸣和回味。

2.可视性与可理解性:好节目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视性,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节目内容应该易于理解,使观众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信息和意义。

3.反映社会及观众需求:好节目需要能够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热点话题、观众的关注点和需求。只有深入了解观众的喜好和诉求,才能创作出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二、节目模式的创意策划

1.创新与实验性:好节目的创意策划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实验性的尝试,以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带来新鲜感和创造力。通过引入新颖的元素、形式或互动方式,节目能够更好地与观众建立连接。

2.多元化的内容:好节目的创意策划需要考虑观众的多样性需求,尝试融合不同类型的内容,创造出全新的节目形式。例如,结合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的综艺节目,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观众。

3.社会影响力:好节目的创意策划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引起社会讨论和思考。通过传递正能量、关注社会问题、倡导社会责任等方式,节目能够超越娱乐功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

好节目是观众喜爱的节目,它需要具备独特性、可视性、可理解性,并能够与观众需求相契合。创意与策划是好节目的关键,它需要具备创新、多元化和社会影响力等特质。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我们可以打造更多受观众喜爱的好节目,进一步丰富娱乐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2018).电视节目创意策划与创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赵华.(2019).电视节目创新策划研究.青年报告,(4),137-138.

二、浅析播音主持中的创新意识|浅析播音主持艺术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各种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无疑就是节目的代言人,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节目的质量,是每个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播音主持工作创新

  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结合不断沉淀的工作经验、对工作进行创新是使播音主持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播音主持中创新的重要性和未来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出发,提出一些播音主持中创新的具体办法。

  一、播音主持创新的重要意义

  首先,播音主持人是传媒的末端,他们是将信息、文化传播给观众的直接力量,他们不仅是节目的代言人,某种程度上更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他们的言辞、他们的形象均是社会舆论的倡导。其次,随着传媒业的激烈竞争,各广播电视台、各节目之间都在相互赶超、竞争,作为直接联系广播电视节目和受众桥梁的广播主持人来说,他们站在一个公开透明的舞台上传播节目的文化,他们肩负着提高节目水平的重任。另外,飞速发展的网络抢占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三大媒体的市场,网络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到普及,很多虚拟主持人应运而生,虚拟主持人的诞生为现实的主持人、播音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种种原因使播音主持必须重视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够适应媒体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够担负起“节目灵魂”的重任。

  二、播音主持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媒体如何更新发展,它都是信息、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播与接收这个关系链中,始终保持传播的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多媒体的发展,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具体职责逐渐模糊化,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未来的播音主持岗位更需要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品,还要能随时根据节目的需要变换自己的位置。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积淀表现不是靠主持人漂亮的外表,而是要靠主持人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出众的气质、修养。播音主持人具备的文化知识不能仅局限在自己所主持的节目领域,要涉及不同领域,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吸取大量的知识,各种媒体资讯企业的进步发展,使受众群体逐渐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内容,播音主持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受众群体越来越高的需求。

  三、播音主持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法

  1、形成科学、系统的播音主持理论

  我国目前还不具有完善的播音主持理论,还没形成一个科学、系统被业内认可的播音主持理论体系。随着我们播音主持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理论作为播音主持工作的引导,该理论要由业内权威人士共同探讨、总结出来,在理论引导下的播音主持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媒体事业的变化发展。

  2、提高工作能力

  由于播音主持工作性质较特殊,使很多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成为了公众人物,这些人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优越感,认为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播音主持风格是无可取代的,也有的播音主持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产生了倦怠感,觉得工作只是照着稿子念念,没有任何的创新意识,只是敷衍了事。可是,一旦出现经过专业培训的并且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出现,就会发现这些照稿宣读、一成不变的播音主持是多么的差,他们一直安于原有的状态,工作上稍有变动或是更多的需求,他们就难以应付。所以,播音主持人要充分重视播音主持理论,掌握扎实的播音主持技能的同时不断在工作中创新,使自己不能落后于人。

  3、播音主持形式上的创新

  现在媒体的分类已经变得越来越细化,媒体也并非是以往的铁板一块。网络和各种媒体的飞速发展,使观众的选择变得更宽广,但是整体的喜好和习惯还是没有太大改变的。我们在做各种节目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合适的播音主持形式,打破以往主持的固定模式,满足人们从媒体上获取信息的需要。像一些新闻类节目,涉及到实际情况的时候及时切换外景主持来给观众们提供最新消息,相亲类节目请一些婚姻专家作为辅助主持等,都是主持形式的改革创新。

  4、播音内容的创新

  主持或播音的稿件通常是幕后编辑或记者写好的,作为播音主持人很少有机会自己创作播音内容。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不要总是墨守成规的“读稿”,那种读别人的想法、别人的语言是无法使受众获得共鸣的。播音主持人可以在充分理解、掌握所要传播内容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不违背节目的宗旨、科学合理的渗透进自己的创新思想是非常好的播音主持方法。如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他常在节目中即兴发挥,《天津卫视》节目主持人张绍刚,虽然他在一次主持中表达了个人的观点,与一位应聘者发生了矛盾,但是不得不说,那一期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上升。

  5、播音主持的风格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更新速度都非常快的时代,对于各种媒体节目来说,也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播音主持人要根据自己所主持的节目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创新出专属于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观众喜欢上你主持的节目。像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的节目主持人小S,她从在节目中扮扮鬼脸的绿叶主持,逐渐发展到今天受无数粉丝追捧的主持天后,她在节目中吃男明星豆腐、将自己的私生活作为笑话来说等等,这些可能在部分人眼中的疯子行为却硬是把小S捧火了,而且是一炮而红,所有看过她节目的观众都会深深记住她搞笑而又犀利的语言、性感而又诙谐的笑容。可是,大家去看她过去的主持经历,一定会发现,她一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痕迹。因此,作为播音主持的工作者,要非常重视主持风格的创新,既要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不能东施效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是必要的。

  结束语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艺术的不断更新都给播音主持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受众的需求,在努力工作的时候,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创新工作理论、创新工作态度、更重要的创新工作形式,用自己的特色为观众传播信息,用自己的创新理念为节目代言。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浅析当今播音主持创新走势中的现状和问题[J].轻工设计.2011(6)

三、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

  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

  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7.5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7.5万美元。”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FS:PAGE]  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 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在最高气温达到36.3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

  (一)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

  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更让人无奈的举动还在后面,那天下午,记者们都呆在念佛堂,那里的大门是关着的,敲门是没有用的,本来笔者以为耐心等待会有结果,但混乱之下竟然有个记者报警说,念佛堂有人死亡,希望警方能强行进入,让记者们捡个便宜。幸好深圳警察相当职业,他们解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屋内发生谋杀案,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闯入民宅,还请记者们不要打扰逝者亡灵。笔者正要为警察的敬业感叹的时候,居然还有记者追问: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你们可以闯入啊。笔者在这里感慨,“往往出了大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复杂和丑恶总能暴露出来。”我由此想起几年前有记者化装成护士拍傅彪遗体,这次是记者想借警方力量强行进入民宅,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分了,为了得到新闻而不择手段,记者的底线在哪里?在新闻娱乐化大潮下,为了抢那些能吸引受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新闻,部分记者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有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那么如此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利益而生产出来的新闻,可能有比较高的格调吗?

  (二)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习惯于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这些娱乐消遣作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考,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渐渐的,我们把媒体提供的内容误当作客观的现实,在媒体提供的信息指导下思想、行动,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如果大众媒体里充满了娱乐,尤其是原本应该严肃的新闻节目里也重视娱乐功能,无形中让观众陷入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不能自拔,对社会麻木,进而产生逃避问题的心态。人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没有一样值得珍视的东西,任何物品、事件乃至精神都可以拿来娱乐,在经历了一次次娱乐化的旅程之后,人们并没有发现多少有意义的事件,自己的心性也追随着娱乐化的大潮而渐渐游离出原本的位置。[FS:PAGE]

  有学者认为,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判断和世界观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这是有害无益的,“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人性的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人的真正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能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过程。”

  所以,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是很可怕的,试问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还有多少人会去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及社会高尚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了一群“迷惑”的孩子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之大。严肃类新闻作为权威性的代表,其一言一行会左右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

  在对于青少年没有限制的新闻类节目中,新闻媒体若只遵从“一切为了娱乐”的信条则将使媒体忘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追求和制造单纯娱乐效应的同时丧失本应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

  一些娱乐化新闻节目会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与学校、家庭等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的信息和观念,从而阻碍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来很严肃的问题,比名人绯闻、暴力事件,被主持人“戏说”、夸大、反复强调,再加上在画面上为了追求刺激、吸引眼球而采用的未经处理的血腥镜头,这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阴影和误导,他们会问:“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若他们的疑问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某些道德原则、道德观念便会在他们的心中发生动摇,甚至一些意志不够坚定,尚且不能独立分辨是非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模仿电视上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而在真实生活中实施某些不当行为。所以,过度娱乐化的新闻讯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不会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会在青少年受众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逐步消解常规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成果。

  四、对策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目前业内的态度大致分为两个派别。“理论派”的学究们大多数极力反对,认为新闻娱乐化损害了严肃类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众形象,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新闻节目的全线决堤;但战斗在新闻界一线的“实践派”工作者们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们对新闻娱乐化十分追捧,认为它形式新颖,贴近大众,并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都很看好它今后的发展。

  我认为,就像任何登上社会现实舞台上各种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源于我们人类思维的创造,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来约束和引导它的正常发展,从而使媒体真正的走向大众,同时为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新闻界于1997年1月公布了经修订后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造成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传播活动“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基于政策,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培养新闻人健康的品格

  媒体的格调与导向息息相关,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大众化路线是必然选择,而大众化并不代表着低俗,无数事实已经表明,靠降低格调吸引读者无异于自砸饭碗,必将行之不远。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健康向上的格调,才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有效方式。新闻人作为新闻产品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品格就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以“2006感动中国”中的一个河南都市报女记者曹爱文为例,她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她在遭遇新闻的时候,将人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毅然放弃了第一时间做报道,而是亲自给溺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积极的去拯救一个生命。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丽的女记者”,她的这种行为,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们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的榜样,如果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种“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思想,那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健康的品格”将不是一句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FS:PAGE]

  (二)新闻媒体对青少年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

  媒体有着自己必须承担的道德教育的义务和必须发挥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电视文化有它的两重性,它既能育人向上,又能诱人堕落;它既可以使你兴奋,又可以对你麻醉。所以电视不仅需要有精彩健康的画面,而且还需要向社会负责,尤其要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成长负责。”

  电视作为一种媒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并不因为其面临商业化、娱乐化的压力而被抛弃。对于广大电视传播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媒体若丧失对其进行正确、健康的道德引导,就必然招致大众的批判。

;

【GSFAI BANK FINANC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2079-09430

专注于新媒体运营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娱乐节目主持创新论文,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论文18A56B35-732D-4f9c-AC85-E599E499AFC2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