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氟自己加可以吗加多少升机油合适》
汽车机油的加注量一般在保养手册上都有写,常用规格3.5L 4L,有些会多一点4.24.5的都有。
自己加机油,其实不建议自己去做的,首先需要熟悉机油的各种标号属性,其次就是机滤,这个虽然在电商平台上有卖,买也方便,安装也很简单,就是操作起来不方便。
同时换油的时候要注意烫伤问题,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师傅们换油的时候,会对整个发动机舱和底盘进行检查,防止出现问题。
以现在全合成油,平均1.2万公里换油周期来说,你自己换一次,车身检查至少在2万公里以上,以现在汽车配件使用寿命来说平均2-4万公里,所以带给你的安全隐患是几何倍增加的,望你多考虑。
男子遇空调“加氟刺客”,两台收费近4000元如何维权?
山东面对高温,不少人选择躲到空调房里避暑。武汉的刘先生因自家两台1.5匹的挂式空调制冷效果不好,于是按照贴在家门口处小
杨先生带着工具来到刘先生家中后,打开测压表并把测试数据给刘先生看,声称测压表显示两台空调的压力都为0,加氟的话每加一个压力要收费160元,最后实际加了多少就按多少结算。
测试完雪种的压力后,杨先生声称清洗空调每台收费200元,两台合计是400元。可谁曾想,事后杨先生说两台空调一共加了22个压力,要收费3520元,加上两台空调的清洗费,合计收费是3920元。
刘先生刚毕业,没有经验,总感觉哪里不对,但又没有证据,只能给杨先生支付了3920元。事后刘先生又找来其他维修师傅上门检测,结果才发现之前杨先生的检测数据是在空调没有运行的情况下测试的结果。也就是说,测试压力值是要等空调运转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空调真实压力值。加完氟后再重新测试的结果,减去原来真实的压力值,才是维修师傅实际所加的数据。这个维修师傅同时还表示,加一个压力要收费160元简直就是天价。
为了求证这个维修师傅所述是否属实,刘先生又联系上了空调厂家的售后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即便是变频空调加氟收费标准,也是50元一个压力,而且小于2匹的挂式空调加氟一般收费100元每台。2-4匹的挂式空调收费标准是150元每台。
刘先生得知上当受骗后立即报警求助,但由于双方是交易纠纷,民警只能让双方协商处理此事。随后刘先生又向调解员求助,但调解员联系杨先生时,对方坚称自己是个人提供服务,没有任何公司,其收费也没有任何问题的,不接受任何调解。
小 有网友表示,刘先生没点常识么?花3920元加氟和洗空调?这个价钱完全可以在网上买两台新的品牌空调了,到底是怎么想的? 也有网友表示,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小 还有网友表示,维修师傅杨先生的行为不构成欺诈,因为他说自己是个人行为,没有注册公司,且刘先生当时是同意这个收费的,只能怪自己太大意了!那么这种说法,合理么?刘先生可以维权么?对此,今日头条法律认证作者@娟姐看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即便没有注册公司也属于经营者 首先,杨先生有没有注册公司并不影响其身份的认定。即只要是长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或商品,就属于经营者,其为刘先生提供服务,就受消法所调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规定。 说简单点,在路边摆摊卖水果的个人,也是没有注册公司的,也是杨先生口中所述的“个人行为”,那为什么他们缺斤少两,会被主管部门要求退一赔三呢?因为从法律上讲,他们就是经营者、商家。 经营者有义务告知服务实情 其次,既然杨先生的身份是经营者,那么其就有义务,如实告知消费者刘先生其提供服务的实情,不得故意弄虚作假,侵犯刘先生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 也就是说,杨先生有义务像第二位上门的维修师傅那样,如实告知刘先生正确测试压力值的方式,和实际上到底加了多少压力的雪种,否则其行为就侵犯了刘先生的合法权益。 经营者若有欺诈行为应“退一赔三” 最后,经营者故意隐瞒真相,并致使消费者处于错误认知时错误作出购买行为,导致其个人合法权益被经营者侵害的,应当认定为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即退一赔三。 具体而言,清洗空调每台收费200元,杨先生事前已经如实告知,且刘先生表示同意,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杨先生在空调没有运作的情况下,声称空调雪种压力为0,事后又说两台加了22个压力,即代表杨先生是在没有加那么多的情况下,向刘先生收取了22个压力的钱,因此其行为应当认定为欺诈。 诈骗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可追究刑责 另外,今日头条认证律师@安律说法认为诈骗是指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在于,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民事欺诈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具体到本案,虽然男子与涉事师傅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但是,涉事师傅提供的服务价值显然已经远超其所提供的服务价值。 换句话说,这种利用消费者信息差欺骗消费者,进而获取暴利的行为其实已经构成诈骗,而诈骗有违法和犯罪之分。是否构成犯罪,关键是看数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如果杨先生不愿意接受调解,刘先生可以去法院起诉杨先生,并主张退一赔三,即刘先生可以被欺诈为由,主张杨先生退回3520元服务费,并支付其三倍赔偿金10560元,以及承担案件受理费。 最后,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却屡禁不止,而要避免类似的事情,既要大家提高警惕,尽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维修人员,在维修人员上门前,明确约定维修内容、维修价格范围以及维修后的效果,防止发生争议! (海报新闻编辑蔡溦综合北方网、湖北经视、红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