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14087110841729547/
ASKtime宗庆后,他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与别人不同的是到了不惑之年才开始了艰苦创业,青年时期他蹬着脚踏车走街串巷去卖冰棍,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年创业时发奋狂奔,他把一个只有三个人的经销部做成今天的饮料界的巨无霸“娃哈哈”。他称市场变化太快,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置你于死地,所以我们其实一直在为生存而战。在成立娃哈哈之后,他对创业的热情和努力一直没有减退,如今的他已经超过七十岁,但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节假日,每年有超过200天都在各地跑市场。@他刚下乡时才18岁,瘦弱的身体在抬石头、打石头、挖沟中变得结实。
@他唯一的回答就是:“苦惯了,年轻时候吃点苦是一种财富。”
01年轻时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1963年的一天,舟山马目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成分谁都可以报名参加。在当时,对于已经厌倦了在杭州街头叫卖的宗庆后来说,意味着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宗庆后与母亲进行了告别,那一年他十八岁。后来他才知道,马目农场本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劳改场,当地人称之为“舟山西伯利亚”,言其不仅人迹罕至,而且不适宜人类生存。更让他们绝望的是体力上的折磨,劳动量很大,每天不是挖沟修坝,就是拉土堆石,简直如同做苦力。超负荷的劳动量让很多城里的年轻人难以承受,脆弱一点的人甚至晚上躲在被子里哭。他刚下乡时才18岁,瘦弱的身体在抬石头、打石头、挖沟中变得结实。事实上在马目农场近乎自虐的坚持,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延续这么多年。只是从此之后“遇见困难不被吓倒”这样的观念已经变为宗庆后血肉的一部分。后来有人问起他那段经历对他的影响,他唯一的回答就是:“苦惯了,年轻时候吃点苦是一种财富。”@他靠着14万元借款开始了创业历程@“娃哈哈”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首新疆儿歌
02家喻户晓的“娃哈哈”
1987年,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他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第二年为别人加工口服液,但他在跑业务时发现了一个现象:虽然当时已经过了困难年代,不再缺吃少穿,但很多小孩都面黄肌瘦。经过仔细了解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偏食,不愿意吃饭,所以反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他决定开发一个开胃产品。他召集了全国有名的营养学专家,在工艺、配方上给他提出建议。第三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着确切的效果和"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娃哈哈”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首新疆儿歌,他认为这个名字对于小朋友来说非常熟悉,朗朗上口,适用于儿童产品。当时在全国没有专门做儿童保健品的企业,娃哈哈这个名字使得第一件产品大获成功,这个品牌也随之家喻户晓。@他认为自己从小苦惯了,没有消费奢侈品的习惯
@他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每次坐飞机出差都是经济舱
03他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发家后的他,生活作风、习惯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他仍然过着简单、简朴的生活。他认为自己从小苦惯了,没有消费奢侈品的习惯,自己也不喝酒,原来抽烟,现在也戒掉了,也不太应酬,每天在食堂吃饭。他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每次坐飞机出差都是经济舱。一个人行动,买回来也大体是世界各地的饮料,用于产品分析。对于他来说,什么是值得花的钱,什么是不值得花的钱,非常清晰。他认为可花的钱有限,多了的,就应该回馈社会。他认为自己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生存而奋斗,现在财富积累多了,实际上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我认为每个人都会一步一步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现在之所以还干,就是因为我感觉我这一生,就办了这么一个娃哈哈,我不能在我活着的时候,这个企业垮掉了,所以我要不断的发展。”他严肃的说道。@谈及女儿,他也露出一丝愧疚,“她总认为我小时候对她的关照太少了。”@他觉得和女儿之间有一定代沟,但是他仍然表示会尊重她的一切决定
04女儿想干什么就是什么
娃哈哈作为中国饮料企业的巨头,其接班人的问题自然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而最受关注的正是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多年被传闻将接棒父亲领航娃哈哈继续发展。谈及女儿,他也露出一丝愧疚,“她总认为我小时候对她的关照太少了。”宗馥莉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到美国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才回国。因此她的想法观念和宗庆后不太一样。连吃饭都显现着大不同。“当80后女儿站在40后父亲身边,早餐本身就是一种中西差异:父亲吃大饼油条,女儿吃面包牛奶。”虽然,他觉得和女儿之间有一定代沟,但是他仍然表示会尊重她的一切决定:“所以我现在是放手,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我也一部分企业叫她在管理。她愿意管就管下去,不愿意管也没关系。她喜欢做其他的事也可以。”他认为民营企业二代不一定都要接班,如果不希望接班,聘请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在宗馥莉的设想里,她要收购娃哈哈,而非继承。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宗馥莉: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话音刚落,宗馥莉就说:等于零。主持人又问宗庆后: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于什么?宗庆后想了一下说:更高的辉煌吧。宗馥莉的回答有言外之意,“娃哈哈=宗庆后”,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是她想要改变的现状。宗馥莉希望娃哈哈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与企业家本身划上等号。毋庸置疑,没有宗庆后就不会有娃哈哈,但是宗庆后他更像是“报时人”,年过七旬依然亲力亲为,娃哈哈也太依赖于他。这也是第一代企业家共有的特点,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成了他们迟迟退不了休的原因。想成为百年老店的娃哈哈,更需要一位“造钟者”,这或许就要期待向来注重制度的宗馥莉了。
文章参考:宗庆后百度百科宗庆后:一瓶瓶娃哈哈卖出的首富卖娃哈哈的宗庆后42岁白手起家三次成为首富一年花费仅5万!娃哈哈交班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