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私域,值得做吗?

hafef409

时间 2024年2月28日 预览 43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02114841661932045/

2021-08-30 15:0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编辑导读:抖音提出了“兴趣电商”概念,并提出三大扶持计划。兴趣电商,重点落在“兴趣”二字,本文作者梳理了电商市场的发展,从行业视角来聊一聊兴趣电商背后的演变,以及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形态,值得商家与意见领袖AII-in吗?

值得做,能赚钱,但不一定能做好。

先从时间和一则发言开始,4个月前抖音在广州举办了场发布会,把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从原来的抖音电商升级成为“兴趣电商”;并提出三大扶持计划。

分别为:

  • 帮助1000名商家实现年销售额破亿
  • 一万个优质达人年销破千万
  • 100款优质商品年销破亿
  • 其实智远并不关注这些数字,因为做互联网的人众所周知,传播的本质首先基于事实让价值最大化,其次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也就是说:抖音有巨大用户池,为吸引更多商家进入供应链渠道做准备。换言之;“抖音在夯实供应链结构”,这对商家来说仅是第一口红利。

    但最重要成分在于“兴趣电商”这个概念,很多商家忽略了其本质;那什么是兴趣(Interest)?

    总结为物质与精神两种,前者通常表现在衣食住行的追求,后者具体为学习,研究,学术知识等内容的追求。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件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简称为“爱好”。

    进一步说: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便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从而造成多巴胺活动,让大脑神经元形成固定路径,进而持续上瘾的情况。

    它的产出有个重要关键词叫做“新鲜感”;人的大脑如同缺氧的人,需要摄入更多新鲜来刺激,若你能调动嗅觉,听觉,触觉等更多感官,那就会使用户的感受更强烈。

    今天我们纵观电商市场发展,从行业视角来聊一聊兴趣电商背后的演变,以及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形态,值得商家与意见领袖AII-in吗?

    01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1930年,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 Cullen)在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金库仑联合商店;他根据自身几十年食品经验,很巧妙的设计了低价策略,首创商品种别定价法。

    平均毛利他可以做到9%,这个数字与当时当地一般商店25-40%是很令人吃惊的;有人认为毛利高不代表盈利多吗?当然。

    但他为了保证薄利多销换取另一种经营方式,采用大量进货的方式给供应链压价,并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首创了自助式销售。

    不妨思考下,线下交易的本质是什么?

    货品流通给用户创造更好体验从而满足需求,但不难发现传统商店毛利过高的核心在于“交易履约时间成本大”;它和整个交易链条有巨大关系。

    传统供应链到消费者需要经过五层关系,分别为:

    供应商,制造商,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最后达到消费者;并且中间还需经历“运输,人工,消耗”等大量成本。

    迈克尔·库仑(Michael Cullen)把这些成本进行缩减,门店不设售货员,减少其他人员用销售系统管理意味价格更低,便利性提高,履约效率增加固然受到消费者欢迎;并在20世纪50年代也得到快速发展。

    随之,20世纪90年代初超市文化“侵入”中国,在短期内迅速扩张,那通常这些自选超市都有哪些类型呢?

    总结为三点:

    前者作为中转仓,中间为消费者解决休闲自选购物,后者满足社区周边日常所需。

    在现实中,无论怎么发展所有商品交易的价格差“均从人工与供应链”当中缩减得到,若有额外部分那便是品牌溢价。

    到互联网时代后生意的格局发生转变,线上是虚拟空间,它的发展与现实世界相伴同行,从综合角度看所有交易均离不开“人货场”;线下与现实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

    怎么理解?在网上销售商品进行商业活动,本质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商业活动搬到虚拟的世界进行。

    这种交易的方式非常便捷,是对传统商业形式的一个巨大变革,我把最早出现的电商平台称之为“原始电商”。

    在国外,亚马逊Amazon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覆盖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14个国家;除此外还有Ebay,Etsy,Newegg等,在国内著名的有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

    原始阶段品牌商只需要把线下商品放到网络上进行销售,相对而言把实体店变成互联网的网店,线上平台实际为“中小商户”提供了交易的“场地”,那交易的本质其实没变,两者唯一不同在于“交易的效率”与“成本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先说效率问题,线上是公有化平台所有消费者可参与,它打破信息壁垒解决不对称问题。

    譬如:你想买双鞋,若去实体店与老板讲价,你只能在老板给出的价格范围内与之“砍价”。

    电商平台不同,它把所有商家集结在一起,你也就有“比价”的选择权,你能掌握大量商家品牌信息进而做决策。

    而传统线下店连接呈现单点线性状态,即渠道到零售商;门店到消费者关系不能改变,但互联网改变了结构,它从线性变为交叉网络,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效率增高”。

    再说成本结构的变化,我们从消费者与经营商双角度看传统线下交易:

    消费者视角,你去商店买双鞋,决策成本在于首先要知道“品牌店”,其次产品溢价空间与心理预期中间产生的“沟通成本”。

    那中间经销商视角,就涉及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宣传成本,店铺经营的人工成本,商品进货的流通成本,以至于最后成交前损失的沟通成本。

    互联网电商则不同,对于商家经营所付出为“虚拟开店入驻成本,人力运营及营销售后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他所付出为“搜寻比较成本,付款成本”。

    那他们最大差异在哪里呢?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