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取钱难村镇银行登记客户信息,是苦主拿回钱的前奏吗?

hafef1bc

时间 2024年2月29日 预览 9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1227001486475788/

2022-06-20 15:57·狐度

文丨杜虎

媒体6月20日报道,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管理部门要求,该行从即日起开展线上客户资金信息登记工作,凡该行线上交易系统关闭后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客户均需登记,请完整、真实、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发布的信息登记表显示,客户在登记信息时首先要选择机构,包括四家村镇银行——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黄淮村镇银行和新东方村镇银行。按照此前的报道,一共涉及40万储户、400亿元。

联系6月18日河南银保监局以及禹州警方的通报,再来看“取款难”村镇银行的憋了两个月之久的最新动作,似乎可以理解,在警方侦办新财富集团涉嫌犯罪事宜时,银行针对40万储户的处理动作也已铺开。对于那些日夜盼望的银行苦主来说,即使登记并不代表能拿回钱,但起码会有“正在受理”的感觉。

乐观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维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行动开始起步,怎么解决、解决多少只是时间问题,跟随银行的指引走就行。当然,在延宕这么长时间后,难免有悲观的看法,想要揣测重新登记究竟意味着什么。

目前看来,专门处理小组没有透出实质性的信息,重新登记可能是起点,也可能什么都不是。自从河南村镇银行出现“取钱难”两个月来,有关方面既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也没有提供确保储户拿回钱的路线图。

尤其关键的是,所谓村镇银行“取钱难”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按照警方初步通报,新财富集团“利用”了村镇银行,到底怎么个利用法,语焉不详。至于40万储户遭遇了什么,现有的推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确实属于存款,被银行给挪用了;二是客户以为是存款,但实际存钱买的是理财产品,客户被骗了;三是本来就是理财,客户也知道,却被依托银行的金融骗子毁了。

迄今为止,媒体在报道中将受害者称为“储户”,可在河南银保监局的通报中,他们被称为“金融消费者”,而在村镇银行的登记公告中,他们又被称为含义更不确定的“客户”。对应于这些称谓,受害者的身份就很让人费解,而他们与银行及平台入口的关系也就随之变动——这不是小事情,因为这些称谓与事件定性有关。

也正因为这些摆在台面上的含糊称谓,让外界产生许多揣测,以为对村镇银行受害者的处置参照了当年的P2P受害者。问题是,P2P之类的所谓金融产品,与村镇银行受害者事件差别十分显著。前者是确凿无疑的理财产品,完全没有遮掩,甚至购买者也理解并认可它所隐含的风险。可在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中,理财产品与存款的界限被模糊处理,银行、平台等似乎吸取了P2P暴雷的教训,受害者误以为既然有银行背书,存进去的钱是安全的,再不济也有金融监管部门兜底。

时至今日,河南这些村镇银行的受害者发现自己想多了,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似乎都难以依靠,被迫卷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被模棱两可的说辞包围,似乎村镇银行的受害者身份不清、地位不明,只能被动接受这局面。

上述三种受害者处境中,承认他们是不是“储户”,是最直接肯定或否定的身份,但从实际情况看,银行基本不承认。那就剩下后两种情况,解释起来就会相当费劲,主要原因是牵扯到银行的名节、监管的声誉。若是把银行从本次事件中摘出去,确实太难了。可如果将银行代入事件中来,又得小心切割。40万受害者的难处就体现在这里,因为要顾及银行脸面,还要兼顾监管责任,“难得糊涂”似乎成了处理的原则。

这对受害者当然是不公平的。即使现如今要求登记,也是这种不公平的延续。毕竟,如果是要掌握受害者台账,他们在村镇银行本身都有信息记录,郑州赋红码风波证明,储户是被精确划分的,那为何还要用重新登记?

有人不惮以恶意揣测,按照“用户”或“金融消费者”的口径重新登记,有助于改写村镇银行受害者的身份,重新定义他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作出可以顾全银行形象的“取款难”事件定性。这些当然都是推测,但因为所有掌握关键信息的机构和部门统一步调,受害者无法突破信息壁垒,焦急万分,作如是推测并不算过分。

无论怎样,都希望重新登记是解决“取款难”事件的开端,从河南银保监局及银行小心翼翼的措辞看,它们都相当审慎。希望这种“审慎”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慎重,而不是推卸责任的狡黠。不管40万苦主能不能拿到钱,能拿到多少钱,这事都会令“无信不立”的银行业蒙尘,真要在乎银行声誉,尽一切可能保护受害者才是不二之选——尤其是在村镇银行与犯罪集团深度关联的情况下。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