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茂朝:结果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

hafeebb7

时间 2024年3月6日 预览 19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61810636765938215/

原创2022-02-07 17:03·姑苏看戏人


从1957年进入中科院,曾茂朝是计算机领域领军人物。

1959年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104诞生,25岁的曾茂朝改进了磁芯储存系统,这台计算机每秒技术3000次,比原来快了100倍。104计算机在研发“两弹一星”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大型通用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几十年成功研制的各种型号计算机,都是在曾茂朝主持下完成。

7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使得高度依赖苏联的科研项目突然“熔断”,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进入至暗时期。

1982年,中国改革号角已经吹响,财政科学院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实行所长负责制,党委只起监管作用。1983年中科院任命曾茂朝为计算所所长,党组书记领导和主持全所工作。

这一年还有两位中科院的大神登场。

周光召当上中科院副院长,和计算机技术专家倪光南放弃国外高薪,用两年的收入购买仪器设备毅然回国。

倪光南回国马上投入到电脑汉字输入的研发工作。而此前该项目的负责人竺迺刚,在1979年受邀去了美国做访问学者,倪光南去加拿大的时间是1981年。不同之处是两年期满后,竺迺刚继续留在国外享受优厚待遇,而倪光南选择回来为国效力。

倪光南的回来让停滞四年汉字输入的研发得以继续。

这时候负责汉字输入应用研发是计算所成立的信通公司,曾茂朝任公司法人和总经理。

研究所创立公司是周光召根基当时科学院的情况,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的号召下成立的。

1984年当时中国最先进,型号为757#的大型计算机刚投入使用,主要靠国防项目和财政拨款维持的计算所迎来重大转折,计算机应用由国防改为民用领域,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了,全所1500人的吃饭是摆在眼前首要问题。

计算所是科学院的大所,一千名大科研人员里30%是专家型人才,没有资金和研发项目让大部分人面临下岗的压力。

倪光南主持的汉字输入研发项目,也因为经费问题跟中航深圳公司合作获得十万元的研发经费,另个一个主要原因是中航深圳公司有专门的销售团队,这是与中航深圳公司合作最初原因。因为中科院是科研单位,有技术但是缺乏销售经验和人才。

1984年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时,倪光南团队研发的汉卡已经取得成功,第二年(1985年)首批汉卡投产,总数量是100块,每块成本1000元,销售定价每块4000元。

然而中航深圳公司的销售团队迟迟都打不开销路,这样的结果就像科学院众多的考验成果一样,很多科研项目完成并取得奖状后,这些成果几乎都变成供人参观的展示品,或者是仓库中布满灰尘的纪念品。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