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万人压沙记:携手为沙漠织“毛衣”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7994016912359951/
2024-03-1916:55·猫选生活在中国的西北大地上,甘肃省武威市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其中。这座城市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肩负着防沙治沙的重任。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身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包围之中。这里的人们世代与风沙抗争,书写着一幕幕治沙的传奇故事。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1万5千人自愿加入到压沙劳动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沙漠织起一层层保护网。他们头戴布帽,脚踩黄沙,肩扛铁锹,步履坚定地走在沙漠中,他们的身影连成一道5公里长的长城,延绵不绝。在这支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血气方刚的青年,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防风固沙的“草方格”向腾格里沙漠推进500多米。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实则艰难,每一米的推进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决心。当地的群众说:“武威就是个沙窝子,但我们拼死也要跟沙子斗一斗,不能让沙子欺负死!”这句话道出了武威人民与沙漠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他们不仅要在这场斗争中求生存,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洲。
在沙漠中,每一片绿洲都是生命的奇迹。武威人民创造的“草方格”固沙法,就像是给沙漠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毛衣”,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还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条件。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却非常有效,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过1万5千人的共同努力,“草方格”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500多米的推进距离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的是武威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保护家园的决心。每一格草方格的铺设都意味着沙漠向后退缩了一步,绿洲向前推进了一步。武威的治沙历史是一部热血的奋斗史。据记载,当地的治沙行动已经持续了三代人之久,从最早的个体奋斗到现今的万人携手,武威人民从未停止过与沙漠的抗争。每一代人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将治沙事业视为一生的追求。武威人民的治沙努力并没有白费。多年的持续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数据显示,武威市的沙化土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而植被覆盖率则在稳步上升。这片曾经的“沙窝子”正在逐渐变为绿洲。在治沙的过程中,武威人民不仅在沙漠中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草本植物,而且还建设了防护林带。这些防护林带如同一道道绿色的长城,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的侵袭,保护了农田和村庄免受流沙的威胁。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武威的土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植被的恢复不仅锁住了风沙,而且还为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在人与沙漠的这场斗争中,武威人民实现了从“人退沙进”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武威人民的治沙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治沙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治沙的队伍中,形成了今天万人携手治沙的壮丽景象。三代人的努力,见证了武威从沙尘暴频发到绿洲绵延的巨大变化。在治沙的过程中,武威人民展现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将治沙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地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都选择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改变家园的面貌。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直都非常重视。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旨在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武威市作为三北地区的一部分,也受益于这一国家级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库布其治沙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可持续的沙漠治理方案,成为了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武威市的治沙行动也在这一全球环保的大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武威人民的治沙行动不仅仅是对家乡的守护,更是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劳动成果,不仅激励着中国人,也激励着全世界人民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沙漠将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而是会被人类所征服,变成一片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