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再现?患病者增多!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1461697032389172/
原创2024-03-2912:02·暴走小石开春之后,身边咳个不停的人又多了。从去年以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开春至今,随着流感和支原体的偃旗息鼓,另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呼吸道疾病被人们重新提起——百日咳。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2024年这两个月的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不寻常的迹象引起了疾控部门的警惕。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当前我国的百日咳防控应当引起重视。”最近,儿科大夫们注意到,临床上出现的百日咳患儿越来越多了。这似乎昭示着,百日咳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已经发展到临床医生有切身感知的地步了。元旦前后,卓正医疗(上海)儿科医生高峥发现,前来就诊的患儿时不时就能被确诊为百日咳,“前段时间,我们有时会遇到具有百日咳临床特征的患儿,而在进行病原学靶向测序等检查验证后,发现确认是‘百日咳’还是会把我们吓一跳。因为结合临床病史,前来就诊的这个孩子,此时很可能已经成了一个传染源。”某一线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姚庭也感受到,从去年以来,百日咳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周边地级市也是如此。就诊的患者中,年龄偏大的患儿症状有时并不典型;小婴儿的咳嗽则更严重,尤其夜间痉咳,“几乎咳得憋过气去”。如患者病情允许且具有居家隔离的条件,则可以返回家中继续治疗;隔离时间需要达到自发病之日起40日,或发作性咳嗽出现后30日,以防止百日咳的传播。早在2023年12月,北方城市某三级医院的儿科主任张霜觉察到了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微妙变化。为此,她向医院检验科申请,希望可以开展百日咳抗体快检,用来辅助临床确诊百日咳患者。2024年3月份,这项检测在医院全面开展,不过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百日咳患者。张霜认为,为了公共卫生的需求,发现百日咳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推动百日咳快检在医院落地,仍然是有必要的。从大夫们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共性特征。基于快速、便捷、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医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发现百日咳患者。这也是一些疾控人士的共识。在他们看来,检验能力提升,或许是百日咳患病率数据上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就呈现出上升趋势。2013年起,中国陆续有3个PT-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2019年,核酸PCR检测试剂也获准上市。时至今日,医疗机构逐渐将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PT抗体检测以及更敏感的核酸PCR检测方法作为诊断百日咳实验室依据。在2023年下发的一份《百日咳诊疗方案》中,百日咳的诊断标准被更新——除细菌培养、PT抗体检测外,核酸检测也被正式纳入。这说明,诊断标准的变化或许也是近来百日咳确诊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一位基层卫生工作者回忆说,数年前自己在参与一次学术报告时发现,似乎一个城市里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够开展百日咳的病原学检测。时至今日,稍具规模的医院都有能力开展百日咳的病原学检测了,即便自己不能检测的,也可以送至第三方机构帮助检验。如何缓解百日咳也有方法。总的原则是:多休息!少刺激!屋中要经常通风换气,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各种诱发痉咳的刺激。均衡饮食营养,保证营养的供给;少量多餐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