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2个月造成13例死亡,成人发病率显著上升!医生提醒:久咳不愈要警惕

hafef8fe

时间 2024年3月31日 预览 37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2054891521393163/

2024-03-3015:28·济南时报-新黄河开春至今,随着流感和支原体的偃旗息鼓,另一种呼吸道疾病被重新提起。这两天,话题“百日咳再现”直冲热搜,引发关注。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这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

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成人发病率为何显著提高?

多名感染科、呼吸科医生表示,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确实呈现升高的趋势,2017年以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但婴幼儿仍是百日咳高发人群。

而针对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发病率显著增高的原因,有专家指出,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另一方面主要因为检测技术的提高,也导致百日咳检出率增加。

咳一个月不好且无肺炎,考虑百日咳

专家指出,百日咳疾病迁延可长达2-3个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终止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是百日咳的特征。如果咳了一个月还没有好,同时也排除哮喘、肺部炎症等原因,结合临床检测等手段,可以考虑是否为百日咳。

在2024年3月16日举办的“2024年疫苗与免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就“全球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挑战和应对”作主题演讲时也表示:“当前我国百日咳防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国家疾控局要开会专题研究,我们的免疫规划政策是不是要调整,疫苗还需要什么改变,这些值得考虑。”

有儿童咳到眼睛出血

而近期儿科大夫们也注意到,临床上出现的百日咳患儿越来越多了,有孩子甚至咳到眼睛出血。

医生提醒,眼睛出血是百日咳痉咳剧烈引起的并发症。家长要注意普通咳嗽和百日咳之间的区别,以免耽误病情。

据介绍,百日咳的整个病程,分三个阶段。有些百日咳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咳嗽,但6月龄以下婴儿剧烈咳嗽后可能会引起口唇发紫、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小婴儿家长及儿科医生更应引起重视。

如何检测确诊百日咳?

百日咳确诊有抽血、鼻咽拭子测核酸、胸片三种检查方式。其中“静脉血”百日咳抗体准确性高,但出结果慢,要7-14天。“捅鼻子”或者“刮喉咙”,检测百日咳的DNA,准确性高,出结果快,一般1-4天出报告。而胸片则可以排查百日咳引起的肺部感染。

此外,百日咳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隔离。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百日咳鲍特菌随飞沫迅速传播,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在发病3周内传染性最强,有效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期。

得了百日咳服用什么药物?

专家介绍,对于百日咳,中医治疗具有“同病异治”“个体化治疗”等特点和优势,严重的百日咳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更快得到恢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说,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肺清热,化痰降逆,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多用中药汤剂治疗。

周继朴介绍,百日咳初咳期症状类似感冒,常用解表宣肺止咳药物;痉咳期症状主要为痉挛性咳嗽,即连续咳嗽不止并伴有鸡鸣样回音,此时痰热或痰火病因更为突出,常用清热化痰、解痉降逆药物,如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降气的苏子、葶苈子;恢复期则常用养阴润肺药物,如沙参、麦冬。

咳到嗓子痉挛喘不上气,应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同病异治’的特点,能够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实现个体化治疗。”周继朴说,百日咳病程可达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1个月左右就可痊愈。当出现痉挛性咳嗽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防加重甚至产生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

专家提醒,预防百日咳重在维持身体免疫力不降低,例如,在季节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手卫生、居室通风,在传染性病原体较多的环境里注意清洗鼻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内热加重招致外感。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网、中新网等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