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7.3级地震!多地震感强烈!专家解读:地震来袭,该怎么躲?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3500539709145626/
原创2024-04-0313:02·科普中国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此次地震是今年迄今我国最强地震,有感范围非常大。震中位于海域,离台湾岛最近约14公里。地震造成台湾全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等地震感非常明显,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亦有震感反馈。
截至9时49分,台湾今早发生13次地震。据台媒报道,捷运全线车站暂停行驶,花莲地区有震感,南港摇晃到发生停电。
现场画面。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Ⅰ级警报(红色)。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预计对我国台北东、屏东西、屏东东、台东南、台东北、花莲和宜兰沿岸局部区域造成灾害性影响。
@广州铁路发布消息,为确保列车及旅客安全,铁路部门安排畲龙线、漳龙线、梅汕线、杭深线汕尾以东、甬广高铁汕尾以东(汕汕高铁)临时封锁,沪昆高铁部分列车调整运行区段。
地震来袭,应该怎么躲?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副主任陈虹在科普中国星空讲坛的演讲,给大家如下建议:
地震来袭应该怎么躲
1.科学避险
科学避险,首先需要大家养成一个习惯: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会识别和分析家中及办公环境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尤其是那些容易倾倒的大型家具、容易砸到人的悬挂物、发生位移容易损坏的燃气管道和电线等装置以及在上班、上学途中的巨大的广告牌和玻璃幕墙。
因为一个7级地震,可能不会造成建筑物的完全坍塌,但是在玻璃幕墙下面行走,玻璃会碎,这是很危险的。
家里能排除隐患的排除隐患,能固定的固定,在路上也要想到,“一旦要地震了,我一定不往那儿跑,不从那底下跑”,大家要能主动识别、避免身边的隐患,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成功的应急避险,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震前的避险准备,这样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避险行为。
在上学上班、日常生活中,都要规划好避险的缓冲区和避险的疏散路线,就是要往哪儿逃。家里哪儿是安全的、学校哪儿是安全的、工作场所哪儿是安全的,要制定属于自己的应急避险预案。
另外,还要提前掌握反复演练,地震避险方法。
供图:陈虹
2.震时紧急避险怎么做?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在地震的血的教训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地震避险方法。
比如唐山地震我们总结了“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疏散”的方法,汶川地震我们总结了“能跑则跑,不能跑则躲”,一些强有感地震总结了“不能跳楼、不能盲目外逃”。
震时避险应遵从下列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所处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二是果断。沉着、冷静、按预案快速行动。
三是要迅速撤离。避免踩踏或慌乱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地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生时间、破坏地震波到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所处的位置的预估的烈度。
烈度5度以上是一个分界。5度以上能躲就躲,5度以下不用跑。5度的概念是屋里墙上一些挂件可能会掉下来,但房子不会倒。
供图:陈虹
预警信息里还有一个是S波到达你的时间是多少秒。
像上面这张图里显示的是75秒。一般来说,一个地震如果75秒以后才会到达,说明离震中位置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