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3D文博会,深圳问鼎文化高地“头号玩家”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3866932036141603/
2024-05-2810:09·深圳之窗今天,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迎来第四个开放日,各行各业展商继续齐聚深圳展示文化精品,抢单交易。23日,国展主会场,广西展团七个项目集中签约;深圳出版集团签约总额超400万;珠影集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24日,文化产业招商会现场签署22个合作项目;宁夏参展团达成11分合作签约;锦绣分会场交易额超5亿……25日,深圳文交所在主会场举办生态伙伴签约仪式;深圳新桥影视产业基地进行短剧、电影等重点项目签约……除了企业大单交易,会场上的个人交易也在持续进行。有人曾说深圳是“文化沙漠”,以奋斗务实为底色的城市气质深入人心,但这话放在今天已经OUT。
文博会成长了二十年,场馆从第一届45000m2扩大到160000m2,展商从700+增加到3000+,国际元素不断刷新,实现从深圳—中国—国际展会的晋升。
在这里,能看到文化产业的已有成果,正在布局的文化新篇章,以及从中窥见的未来文化模态。
这些内容为深圳文化这面墙不断上色填充,已然展示着深圳这片文化高地的丰富色彩。实时体验,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博会本届文博会,随处可见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热点。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例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升级,形成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生产方式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目前的应用将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引入影视、网游、直播等内容领域,以及景区、酒店、博物馆等空间领域,从而诞生数字文化新业态、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文娱旅游新消费、数字沉浸式体验娱乐、新型文娱商业融合业态、线上线下游戏化实景娱乐等发展方向。这些都在文博会得到了最大程度展现,展商通过引入先进的互动技术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手段,吸引现场观众主动参与到文化体验中,提高了自身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9号展厅开始,以新疆为代表搭建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文化消费的新场景。新疆广电展示了“5G全息幻仓”,观众站在台上,一旁的显示屏会生成卡通处理后的人物,表情和动作零延迟跟随,效率大大提升,体验值拉满。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场所逐渐成为大家旅游的必经打卡地,展商也顺应消费需求推出了各种AI数智人。如中国国家版本馆数字员工“文涵”,负责讲述展馆陈列和中华版本文化故事。
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始终走在前列。黑龙江日报展示了数智人“北极雪”,他们在元宇宙实验室深度运用数字人、大模型以及AIGC动画,不断探索并实践新兴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去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打造了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生动再现敦煌藏经洞室藏万卷的历史场景。今年,数字敦煌来到文博会,让观众远隔千里看到已完成的敦煌数字化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技赋能,不仅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媒介与形式,更赋予了文化传播以全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文博会就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文化资源整合,更广泛的文化传播,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正在布局,深圳问鼎低空“头号玩家”最能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领域——低空经济,这一项,深圳人已经不再陌生。频频“刷脸”的“飞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鹏城之翼”亮相文博会,吸引不少观众。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2023年,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载货无人机、直升机飞行量,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现有的低空经济的主要产品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短短几年,无人机已经“飞入寻百姓家”,物流、交通、应急、植保、农业……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低空经济+”场景多元化。「低空经济+外卖」
消费级无人机的规模化应用,不光带动消费级应用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市场,不断催生出新的应用需求。
先前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区点外卖,外卖配送服务无法进入景区,游客要步行十余分钟到景区门口取货,但现在外卖可由无人机直接配送进入园区。
从下单到收货,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美团数据显示,世界之窗附近的餐饮商家在开通无人机配送后,订单量最高环比增长一倍以上。
而在景区下单外卖,一键召唤会飞的“外卖小哥”,也成为游客参观游览的一大热门体验项目。目前,无人机送外卖已在深圳多地实现。「低空经济+文旅」
在宏伟的建筑和无垠的自然景色面前,人类站立而看的视角总是局限。如果借由无人机拍摄或是坐直升机俯瞰,游玩体验值才能拉满。
20世纪90年代初,八达岭长城游览就开创了国内低空旅游项目的先河。但当时大众消费理念尚未形成、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如今低空飞行迎来发展期,这一模式相比以往只能人挤人,走马观花式打卡景点,它能够带来视觉冲击,可以亲近自然,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沉浸式体验。
尽管当下也有高运营成本、基础设施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这一领域正在积极布局,等到发展成熟,价格亲民时,旅游体验会进入nextlevel!「低空经济+交通」
交通,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衣食住行”中的一环,无论是现实还是科幻作品,对交通的立体化构想都是重要的着力点。当前的现实交通依赖于高架、立交桥、地铁,尽可能缓解交通压力,但显然还不够。
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低空经济最重要的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率先推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法规,既为低空经济腾飞铺平了法治跑道,也迈出了我国低空经济“腾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