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磅发布│2023年度全球储能产业链数据及中国储能企业排行榜
3月29日,储能行业盛事在上海嘉定区举行,由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2024储能嘉年华盛典"和"2023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全球出货量排名发布会"吸引了众多行业精英。会上,杜笑天理事长对全球及中国储能行业的2023年度发展进行了详尽总结,并发布了关键数据和企业排行榜。2023年的全球储能市场表现亮眼,新型储能系统装机量达到47.1GW/103.5GWh,其中户用储能系统约为16.1GWh。国内新型储能系统和用户侧储能系统也有所增长,相关数据分别达到23.2GW/51.13GWh和2.33GW/4.77GWh。储能产业链的核心产品如电池、变流器和BMS的出货量分别为219.29GWh、73.37GW和61.32GW,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企业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上表现出色,国内和全球的出货量均位居前列。从储能产品级看,电池出货量高达198.9GWh,PCS占据了全球67.3%的份额。此外,BMS出货量和第三方企业排名也各有详尽排名。数据来源包括企业自报、官方数据库和市场调研,数据虽有局限,但为行业决策提供了有价值参考。具体到企业排名,中国储能企业在直流、交流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用户侧、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和全功率段等方面都有显著表现。全球排名中,比亚迪储能、宁德时代等企业名列前茅。电池出货量方面,宁德时代、亿纬储能等企业位列全球前茅。此外,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深度剖析行业机遇与挑战,并邀请知名企业共同探讨未来趋势。这份白皮书将为储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华为参与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潜在受益股有哪些
据华为智能光伏公众号消息,10月16日,2021全球数字能源峰会在迪拜召开,会上,华为数字能源与山东电建三公司成功签约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开发商为中东当地发电、海水淡化开发商和运营商ACWA Power,EPC总承包方是山东电建三公司。该项目储能规模达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对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标杆示范效应。 接近下午2点半,消息一经发布,更是点燃了华为储能/光伏概念的上涨动能。尾盘资金迅速封板伊戈尔,中来股份脉动一度冲高7个点,科华数据、林洋能源、申菱环境、南都电源等股票均有小幅度异动。 对于这则消息,个人认为对于阳光电源、锦浪 科技 、固德威、德业股份等逆变器、PCS厂商偏短空长多,因为华为在该项目的角色应该是提供逆变器、PCS产品、能量管理系统(EMS)和储能系统集成,与其他逆变器厂商形成直接竞争,短期偏利空。但由于该项目所带来的的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反映了国内外均加大对储能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强的经济性将刺激储能高需求,储能行业将保持持续高速发展,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行业的。 那么,除了上述异动的个股之外,还有哪些个股是直接或间接受益该项目的落地呢?以下将从产业链梳理的角度,寻找潜在受益的“漏网之鱼”。
一、储能产业链:以电池为核心 储能系统是以电池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芯、EMS(能量管理系统)、 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双向变流器)等多个部分,其中电芯是储能系统的核心,成本占比约67%,2021年锂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两类。BMS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EMS)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PCS)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国内部分储能企业产业链布局
二、电池:头部效应显著,磷酸铁锂成技术主流国内储能电池竞争格局正逐渐集中,国内出货量CR5为54%,宁德2019-2020年以17%的市占率位居首位。 从国内趋势来看,随着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下降和循环次数的增加,磷酸铁锂其高安全性逐渐成为储能电池的首选,铅蓄电池(南都电源)国内出货量份额逐渐下降,宁德、力神、海基、亿纬、上气国轩等依靠磷酸锂铁开始崛起。在海外销售方面,国内企业中2020年比亚迪出货量领先,但海外份额也仅有6%,海外市场仍有庞大的替代空间。 除了上述比较熟悉的企业之外,派能 科技 聚焦家庭储能市场,2019年全球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特斯拉和 LG 化学。海外企业则受益于海外储能市场起步早、机制健全优势,率先完成储能产品研发布局,如特斯拉凭借 Powerwall(7-13.5KWh)、Powerpack(210KWh)、Megapack(MWh 级别)及光储一体化产品,领先北美家庭、工商业及公共能源领域储能市场。 同时,由于磷酸铁锂已成为储能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富临精工、龙蟠 科技 、德方纳米、湘潭电化、丰元股份、合纵 科技 、中核钛白等磷酸铁锂材料企业也将直接受益于储能规模的扩大。
三、逆变器:阳光电源地位稳固,IGBT为核心部件中国逆变器厂商在全球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根据 CNESA 统计,2020年国内储能变流器供应商前十名累计出货量 1.27GW。在工商业级别,参与者主要有阳光电源、华为、上能电气,在户用级别,主要有锦浪 科技 、固德威、德业股份。 上游包括 IGBT 元器件、PMIC 电源芯片、无源器件,结构件等。其中IGBT是光伏和风电逆变器的核心器件,占逆变器价值量的20%~30%。光伏逆变器需要大量高压、超高压的IGBT模块,将光伏发出的粗电转换为可平稳上网的细致电,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环节。 国内从事 IGBT 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包括斯达半导、宏微 科技 、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以及时代电气等。这里面比较看好宏微 科技 ,将直接受益于华为光伏产业链,缺点是近期涨幅较大,需等待调整后进入,可参考利元亨走势。
四、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作用在于对电池状态进行检测。储能领域终端需求为客户,BMS供应则主要由各类电池企业与电力电子领域专业企业主导。 BMS领域最为看好星云股份,无论是和宁德时代的深入合作,还是BMS领域上的技术积累,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五、储能系统集成:多方布局 储能系统竞争格局未定,电池厂、逆变器厂商、电站厂商均进入储能系统竞争。一类是光伏行业企业,如阳光、华为、上能、科华等,目前市场中的项目多为光伏电站配置储能,光伏系统集成商可以将光伏系统的先进技术迁移到储能系统,通过新能源配置储能实现业务拓展。一类是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电池是储能系统降本的关键,电池企业通过前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一类是电力企业,以南瑞、中天、许继为代表,这类企业在习惯电厂集成中积累了丰腴的经验,了解电网的运行特点,对于有效配置储能系统有优势。还有专注于系统集成的企业,如派能 科技 、海博思创等。 竞争格局来看,2018-2020 年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系统集成商装机规模 CR3 从 40.2%提升至 55.3%、CR5 从 45.2%提升至 75.2%,头部效应愈发凸显。 六:其他细分领域 除了上述储能产业链以外,储能装机规模增长带动熔断器、继电器等元器件需求提升,而PCS带动低压电器、电感器元件等需求提升。 熔断器细分赛道龙头:中熔电气。国内电力熔断器领军厂商。公司主导产品为电力熔断器,2020年对应营收占比高达 96.2%。市场格局方面,全球 90%的市场份额由海外品牌垄断,公司全球市占率仅为 1.3%。目前公司已在部分新兴市场取得一定竞争优势,其中新能源车用熔断器国内市占率第一。客户方面,公司已与特斯拉、宁德时代、华为、阳光电源等国内外龙头厂商建立稳固供应关系,搭建起深厚行业护城河。 继电器全球龙头:宏发股份。功率继电器业务延续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良好增长,订单增长主要来自大小家电、智能家居单品、新能源、户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 薄膜电容器龙头:法拉电子。中国最大的薄膜电容器及铝金属化膜生产企业,拥有年产45亿只薄膜电容器及2500吨金属化膜的能力,是世界直流薄膜电容器及金属化膜十大生产厂商之一。 合金软磁粉芯国内龙头:铂科新材。国内合金软磁粉芯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合金软磁粉、合金软磁粉芯等电感元件上游原材。已经成功在光伏、新能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