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诈骗十大排行榜
##中国诈骗十大排行榜重点
1.**网络购物诈骗**: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诈骗案件数量激增。诈骗者常通过伪造网店、发布虚假商品信息或以低价诱惑,诱骗消费者付款后消失不见。
2.**冒充客服诈骗**:这种诈骗手法中,诈骗者会冒充电商平台或金融机构的客服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以解决账户问题为由,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信息或直接要求转账。
3.**金融投资诈骗**:诈骗者往往包装成金融顾问,向受害者推荐所谓的“高回报”投资项目,一旦受害者投资便人财两空。
4.**恋爱诈骗**:这类诈骗多发生在社交平台上,诈骗者伪装成异性与受害者建立感情关系,之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5.**兼职刷单诈骗**:诈骗者发布高薪酬的兼职信息吸引求职者,要求其垫付货款或缴纳保证金等,最终不发货也不退款。
6.**中奖诈骗**:诈骗者通知受害者中奖,并要求支付税费或保证金才能领奖,当受害者汇款后即被骗。
7.**房产交易诈骗**:在买卖房屋过程中,诈骗者常假冒房东或中介,收取定金或首付款后逃匿。
8.**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者假装成政府、警察或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需缴纳罚款或保证金的名义实施诈骗。
9.**教育培训诈骗**:以提供各类培训课程为名,诈骗者收取高额学费后不提供任何服务或课程内容严重不符。
10.**医药保健诈骗**:针对求医心切的患者,诈骗者出售假药或高价无效保健品,危害健康同时骗取财物。
来看,中国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不断翻新,但它们通常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利用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贪婪、恐惧或者信任感进行欺诈。为了防范这些诈骗行为,需要公众保持警觉性,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在面对诱人的投资机会、意外的中奖信息、急需解决的账户问题等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及时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在进行网络购物和资金交易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并确保对方身份的可靠性。对于陌生来电或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密码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国家反诈中心公布:十大高发诈骗类型
01
网络贷款诈骗手法揭秘
“低门槛”广告+网贷APP
1月18日,江苏南京市民方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公司工作人员,询问方女士是不是用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电话卡。方女士否认后,对方说可能有人冒充方女士办理了电话卡,并用这张电话卡发送诈骗短信,此人称已帮方女士报了警。
没过几分钟,方女士接到自称是上海某派出所“民警”的来电,说是帮助方女士调查涉案手机号码的情况。根据“民警”要求,方女士加了他的微信号,还通过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对方还出示了“警官证”,使方女士放下了戒备心。之后,“民警”以法院要马上冻结银行账户为由,让方女士把银行卡账户情况告诉他,他可以帮忙找法官讲情,少冻结一段时间。方女士便将银行账号和密码都告诉了“民警”,并按照他的要求把手机验证码也告诉了他。“民警”还要求其把相关聊天记录、短信息、通话记录全部删掉。1月21日,方女士发现“民警”已将其拉黑,才发觉被骗。
警方调查发现,这起案件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诈骗分子以近期警方集中打击电话卡、银行卡的行动为幌子,利用普通群众不明就里的心理制造恐慌感,再以“民警”身份出现,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进而落入圈套。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转账汇款自证清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你转账汇款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2
网络刷单诈骗手法揭秘
兼职刷单+网络博彩
去年10月初,上海市民唐女士被拉入一兼职刷单微信群,群内自称客服的人员主动加了唐女士微信,忽悠唐女士向其提供的一网络博彩平台充值刷流水,并承诺只要根据客服提示操作肯定能赚钱。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唐女士下载了客服推送的APP,并充值98元试水。在客服提示下,唐女士果然赚了钱,98元变成了224元,并顺利提现。接着,唐女士加大投入,又一次获利提现10488元。看着账户里的数字越来越大,唐女士投入的本金也越来越多,直到累计充值108万元,准备将盈利的120万元全部提现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账户不能提现了。唐女士连忙联系所谓的客服,却被拉黑,继而被踢出群。
今年1月14日警方对该犯罪团伙实施收网抓捕,11名团伙骨干成员在多地悉数落网。目前,王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办案民警表示,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快递员,以电话打不通为由添加好友,一旦发现有人通过微信申请,便将对方拉入兼职刷单群。接着,引诱这些潜在被害人参与所谓的网络博彩刷单。而博彩输赢和资金进出皆由该团伙控制,这也是唐女士下注每次都能赢钱的原因。诈骗分子还会根据被害人的“人设”来控制“诱饵”的金额。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所谓刷单,就是通过网上购物方式为网店刷信誉或者充值刷流水,网店向刷单者返还货款并支付佣金的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千万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3
“杀猪盘”诈骗手法揭秘网上
“美女、帅哥”+投资“赢利”
去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真新派出所接到市民詹先生报案称,他接到一陌生女子来电,一来二去,詹先生对该女子产生了好感。没过多久,该女子称自己投资港股赚了很多钱,诱导詹先生一起加入。詹先生下载软件并投入少量资金,没想到很快就有了1000多元的收益,并成功取现。尝到甜头后,詹先生追加投入了5万元,期望能够获得更大收益。令他没想到的是,客服突然告知他购买的港股跌了,被强行平仓,导致詹先生账户内的钱款一分也没剩下。听到这个消息,詹先生赶紧登录平台查询,却发现平台登录不上,客服也联系不上了,詹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经调查,这起案件的背后是一个“杀猪盘”犯罪团伙,所谓的证券投资平台便是他们用来实施诈骗的工具。犯罪团伙主要利用“时间差”来达到行骗的目的,詹先生在投资平台所查看到的股票数据,与港股的实时数据之间有10分钟的延迟。诈骗团伙在这个时间差上大做文章,在掌握实时港股股价的基础上,直接操控被害人的收益与亏损。
去年12月17日,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专案民警直奔诈骗团伙所在的湖北武汉某办公大楼,并在其他抓捕点布控,团伙71名成员悉数落网。目前,该团伙成员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经查,该团伙搭建“杀猪盘”,以美女搭讪、网上相亲等手法,搭讪潜在被害人,以“投资获巨利”等引诱他们上钩,用操控软件后台的方式,将被害人的资金全部平仓,随后通过层层转账转入自己腰包。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网恋还能赚大钱一定是诈骗
当有陌生人加你为好友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往往先以甜言蜜语或者献殷勤等方式博取好感和信任,再向你推荐所谓“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的网络投资平台。当你越投越多时,就会把你拉黑。从网恋“一见钟情”开始,到参与网络赌博或投资诈骗结束,直到受害者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债,这就是“杀猪盘”诈骗。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4
冒充客服退款诈骗手法揭秘
“客服主动退款”+申请平台贷款
1月2日,江苏苏州市民李女士在单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的男子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给李女士来电是因为李女士近期在网上购买的一瓶精华液检测出有毒化学成分,平台将对客户进行全额退款。李女士一看,对方主动表示要给退款,还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交易信息,便放松了警惕。
对方让李女士在支付宝备用金里申请178元(商品金额)的退款金额,李女士便依言操作,在支付宝备用金里申请了500元(备用金默认申请金额)。但对方却说申请不合规定,需将多申请到的备用金转至指定账户。
为方便指导李女士操作,对方让李女士下载一款会议视频软件,将她拉进一个叫“蚂蚁金服理赔中心”的二人视频会议室,视频中只能听到对方声音,看不到对方。二人挂断电话,继而用会议软件保持通讯。李女士将多申请的322元备用金转入对方提供的指定账户,对方却称归还超时,导致系统卡单,需要刷一下系统流水,不然就会上银行的征信黑名单。
就这样,李女士在对方指导下,先后在平安消费金融、微信小鹅花钱、招商银行APP内贷款18万余元,并转至对方提供的指定银行账户内。直到接到银行的提醒电话,李女士才发现会议视频被对方主动切断了,惊觉自己被骗。
警方初步调查发现,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客服购物退款的案件。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受害人购物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联系到受害人,以“产品有瑕疵须作退款”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各种陌生的金融平台贷款。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警惕“好心卖家”或“客服”
接到自称“卖家”或“客服”的电话说需要退款或重新支付时,当事人一定要登录官方购物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更不能在这些网址上填写任何个人信息。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5
假冒熟人诈骗手法揭秘
用朋友头像加好友+“暂时借钱”
1月20日,江苏宿迁市民万某收到一个微信名叫邱某的人主动发信息添加好友,万某看其微信头像正是朋友邱某在某地讲话时截取的照片。因平时和邱某比较熟悉,万某没有多想,立即接受了添加微信好友的请求。
过了几天,该微信号主动与万某打招呼,简短地聊了几句后,便发送文字称最近准备给上级领导送礼,想找个关系好的人帮忙转一下,希望万某代为支付18万元礼品钱,并发来一个银行卡账户。万某没有进一步核实,通过手机银行向该账户转了18万元。之后,该微信号又请万某再转一部分,并提供另一个银行账户,如此反复4次,直至万某已无现金。过了几天,万某到邱某办公室询问借钱之事时,方知被骗。
警方调查发现,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冒充熟人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熟人之间缺乏戒备心的心理,假借某种事由要求汇款转账。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熟人借钱要先核实
无论是谁,通过微信、QQ、短信让你转账汇款时,一定要用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切勿盲目转账。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06
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法揭秘
“公安调查”+“冻结账户”
1月18日,江苏南京市民方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公司工作人员,询问方女士是不是用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电话卡。方女士否认后,对方说可能有人冒充方女士办理了电话卡,并用这张电话卡发送诈骗短信,此人称已帮方女士报了警。
没过几分钟,方女士接到自称是上海某派出所“民警”的来电,说是帮助方女士调查涉案手机号码的情况。根据“民警”要求,方女士加了他的微信号,还通过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对方还出示了“警官证”,使方女士放下了戒备心。之后,“民警”以法院要马上冻结银行账户为由,让方女士把银行卡账户情况告诉他,他可以帮忙找法官讲情,少冻结一段时间。方女士便将银行账号和密码都告诉了“民警”,并按照他的要求把手机验证码也告诉了他。“民警”还要求其把相关聊天记录、短信息、通话记录全部删掉。1月21日,方女士发现“民警”已将其拉黑,才发觉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