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中考复读减二十分录取,家长:高考复读生能不能也减一点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40609284363911688/

2020-06-2109:37·老邵说教育

最近又看到一位运城的家长吐槽,说自己的孩子中考考的很不错,孩子的语文是107.5,政治66.5分、历史59.5分、数学111.0分,物理65分、化学56分、英语112分、体育、实验和信息技术三门操作性的都是满分,孩子的总分达到了647.5分。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分数了,看到成绩单的第一眼还很开心。

可惜的是,在成绩单下面还有一行红字,红字的内容让人内心一凉:“往届生在普通高中录取时总分减二十分,你的录取总分是627.5分”。本来家长打算报一所省重点的,可这二十分一扣成绩就不够了,到最后算了算去就只能去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非常的难受。

多数地区不扣分

中考和高考不太一样,虽说都是选拔性考试,可中考的复读制度不太完善。实际上也很少听说有主动选择复读的,都是考上什么学校就去什么学校。但是从政策上说,多数地方也没有对复读有直接的限制,一般都是平等录取,但是不允许参加“评优评先”之类的项目。可也有少数地方,对应届生复读有限制。

限制主要在分数上,有像运城、泉州这样,直接减很多分的,还有的减的少一点,就是各科只扣一分。每年政策都会变化,考生们作出决定之前,还是要上教育局官网仔细看看文件,免得出现问题。

灵魂之问:高考能不能这样?

今年四川高考,大家分数都高的吓人,七百分以上一大堆。这么高的分数,难道是四川的水平碾压其它省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人说因为四川的复读生数量太多了。尤其是这几年高考越来越稳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复读生的数目是有增无减。“高三打基础,高四985”,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劝有潜力的学生复读,为了能在下一年考的更好,付出一年的时间,换来清华北大,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可应届生就很难受了,复读生在高考的时候,毫无疑问还是占据优势的,两年的高三生涯,足够让一个学渣变成一个学霸了。就有人提出,说可不可以像中考一样,限制一下复读生的数目。

可惜从目前来看,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高考是国家组织的选拔性考试,选拔的是优秀的人才,只认成绩这一项。从高二下学期参加过学业水平测试之后,学生其实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学习,这时候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高中生变成了高考生了,高三一年都是备考时间,备考一年还是两年,都没有任何关系。

加上复读不是那么容易的,复读本身是为了改变,可养成的习惯并不容易改。想要有大收获,就必须要有大改变,可惜的是从笔者带过的复读生来看,往往都是与去年持平,或者说与本身的水平类似,高一点也高不了多少。提升真正很大,从二本考到211的,其实每年也就那么一两个。

曾经带过一个学生,17年考了570+,刚好在211的边缘,不甘心去那些末流211。来学校办理了复读,去年考了600+,看起来提升很大是吗?可惜的是,大家分数都高了,实际上可能还不如去年。

高考选拔优秀人才,不限制任何人报名,只要有高中毕业证,或者是同等学力的证明就行,在规定的时间去报名,就可以参加考试。作为国家的上升渠道,自然不会有限制的条件,公平与包容才是核心精神。而且就算是相对封闭的中考,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公平录取的,减分的只是极少数罢了。

不过高考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成绩这个太过于关键,直接减分录取,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有些省份就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河南省,对不去大学报道的复读生,第二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志愿的数量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可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失信”的考生,这些学生占了名额,却又选择了复读,实在是浪费资源。

最近高考录取快结束了,相信很多家长都在纠结,到底是让孩子勉为其难上个学校呢?还是主动去复读,选择搏一个未来呢?决定是自己做的,无论有什么决定,都是自己负责。不过要注意一点,复读之前一定要询问清楚政策,比如上面提到的惩罚措施。不要自己辛辛苦苦读了一年,结果到头来报不了志愿,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