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句话什么意思_百度...
1、“一人不进庙”:古时候没有现在社会治安好,很多偏僻或者遗弃的破旧庙宇,成为了逃犯或者强盗的安身之处,还有部分出家人心术不正利用佛家圣地做下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2、“二人不看井”:其实就是一个避嫌原因,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外一个人肯定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再有就是防人之心,万一对方想谋财害命呢,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找阎王说理去了。所以,为了避嫌也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了问题,另外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了。
3、“三人不抱树”:这个主要是基于人心都是偏的,三个人一起抬一棵树,必定会有一个人在中间位置,中间这个人如若和哪方关系后,朝这方稍微挪动一点,那么这两人就会轻松不少,而另一个人的负担就会重很多。这句话放到现在,就是要提醒大家,三个人一起共事,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孤立,以防另外两人给自己穿小鞋。
扩展资料: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后面还有一句“独坐莫凭栏”,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伤心难过,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容易钻牛角尖,坐在水边伤神,心理上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看着一汪清水,一念之间就有可能跳入河中寻短见。所以一个人伤心之时最好要远离水边。
这些都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民间人们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间谚语
二、俗语“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是什么意思?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个是老祖宗的预防危机的经验总结,庙是什么呢,庙其实就是一些中型供奉神佛的地方,不是很大比寺规模小一点,一般里面居住的和尚不会太多,最多只有少数几个人,一般都是存在于深山老林里面,那些属于人迹罕至地方。
正常来说这些地方的生活是靠香火钱,而并不是所有的庙都有足够的香火钱,所以和尚需要生存下去就要靠自己自力更生,而过去交通不方便,出远门基本上都是周边属于荒郊野岭,出远门的人很难短时间内做到住宿的地方,所以深山老林的寺庙属于少有人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一个人夜晚不要进入庙里面,其实这是为了人身安全着想,因为古代民间的说法是,寺庙是保平安和度法的地方,庙前庙后有许多妖魔鬼怪游荡,夜晚一个人居住在庙里面容易遭遇这些妖魔鬼怪的侵扰,命硬的人有可能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命不硬的人容易因为这种事情出事。
现实中的正确说法是人心难测,因为孤身一人进入庙里,因为是出远门,身上多少都会带一些盘缠,这些对于荒山野岭庙里靠着香火钱生存的人来说,送上门的单身的出远门的人,身上被发现带有一些钱财,很容易被他们盯上起歹心,有可能在荒山野岭里面谋财害命。
因为人心难测,一人不进庙也是因为这样,担心被歹人盯上自己的钱财,最终有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被谋财害命,最终死无对证,毕竟荒山野岭做这种事情基本上没有人会发现,所以为了自身安全,提防居心不良的人,所以出门尽量钱财不外露。
二人不看井,其实也是一样,意思就是提防跟你一起的身边人对你下毒手,其实意思就是增加提防之心,为了自身的安全,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别人提议一起去看井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很有可能是对方动起什么歪心思,所以为了自身安全,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事情。
台湾“灵魂摆渡人”,放弃高薪工作,20年间自费送200位老兵回家
重庆人无信而不立,一句承诺在有诚信的人眼里就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许多人为了践行自己的承诺会赔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辈子的时间。
在台湾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名叫刘德文,被大陆和台湾的人称之为“灵魂摆渡人”。
他从2004年开始只做一件事情——用自己的双脚踏遍台湾各个乱葬岗、灵骨塔、佛寺,只为寻找从前台湾老兵的骨灰。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坚守自己的承诺,哪怕是因此受伤或困难重重,他从来没有轻言放弃。
刘德文
他这段艰难的旅程走了20年,从一个精神气十充足的小伙子走到了两鬓斑白的岁月。他之所以千辛万苦要走这段艰难的旅程,就是为了将那些老兵的骨灰找出来,并且送回他们本来的家乡。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向民间伸手要钱,反而是自掏腰包做事。在大陆和台湾之间,他凭着自己的能力来往数百次,一共护送两位两百多个老兵落叶归根。
那么,刘德文为何要这么做?当年的承诺又是什么呢?
一、普通的台湾人刘德文
诗人余光中曾经这样叙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湾“浅浅的海峡”就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它连接着大陆山河和宝岛台湾,两者有割不断的情缘。
图源网络
自近代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被完全地处理好,时至今日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一件事情。尽管海峡两岸的人民都认为台湾会回归祖国,可是这件事情却迟迟都没有被解决。
当年解放战争之后,一些身不由己的国民党将官追随着蒋介石去往台湾,他们在那里打拼新的事业,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可这不代表他们忘了自己的“根”和“魂”仍然在自己的大陆。
对于那些背井离乡,远离故土的老兵来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他们一生的夙愿,可是多年的一个选择、一个回身竟成了永别。这些台湾老兵有的在台湾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家,也有的仍然无儿无女,始终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可回家又谈何容易。
但刘德文的出现却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
刘德文
1967年,刘德文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贫困的底层农民家庭中,由于家庭条件非常拮据,所以刘德文一直想要出人头地。
因此他的父母也竭尽全力地陪儿子用功读书,刘德文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银行担任柜员,那时候能在城里谋个这样的职位已经算是无限的荣耀,可是刘德文却并不这样想。
虽然工作很忙,他并没有闲暇的时间去/p>
图源网络
拿到这些沉甸甸的报酬,刘德文仍苦苦思索,难道自己这一生就只做这份工作,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下去吗?在追寻这个答案的时候,一件意外发生到了他的身上。
当时刘德文居住在高雄市左营区的一个社区里,在工作之余,他经常愿意帮助那些孤寡老人收拾家庭或者是打扫社区,因为他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中获得乐趣,也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某一天,他如常地来到小区的饭店吃饭,不久,刘德文突然看到了一个拾荒老人身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非常不忍心,便亲自买了一份饭给老人送去且还和他攀谈起来。
刘德文
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告诉刘德文,自己是在解放战争之后从大陆跟来台湾的,因为生活贫困,近几年也没有什么工作,活得很不好,只能以拾荒为生。更何况大陆和台湾虽然那时候已经实现了“三通”,可是自己没有条件,也没有渠道联系内地的亲人,只能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
听完这些,刘德文很是心疼,他所看到的老人只是冰山一角,要知道当年过来的台湾老兵有百万之众,那么现在他们又在哪里,都在做些什么呢?
刘德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如果这个老人是如此的生存境遇,那么其他的老人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刘德文生在台湾、长在台湾,可是他一直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得知这个老人的事迹之后,他便下决心要时常对其进行一些帮助。
刘德文
后来,他亲自送老人回到的居住的地方,可是在出来的时候却看到了一群一群的孤寡老人围了上来,原来他们就是当年来到台湾的老兵们,这些老人有的已经年近百岁,有的刚过花甲之年。
刘德文的到来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撼,因为他们这一群体在当时的社区内并不受欢迎,谁会愿意去接触这些无儿无女、不知归途的人呢?
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刘德文更加下定的决心,自己一定以后要常常来看望他们,即使不能为他们解决所有的生活困难,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也是好的。
二、送老兵回家的“摆渡人”
果然,后来的刘德文在闲暇之余经常会来到这个社区和几个老兵围坐在一起,有时和他们唠唠家常,有时带点东西给他们。1998年,刘德文当上了祥和里这个社区的里长,这是一份为老人服务的兼职工作。
刘德文
尽管有些忙碌,但是刘德文很开心,老兵从前的丰富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引起他的兴趣。这份工作虽然是兼职,但要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并且为这些记性不好的老人服务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可是刘德文却乐此不疲。
他觉得,越了解这群人,越感觉到他们的伟大和辛苦,因此刘德文频繁和这些老人扎堆在一起。直到2003年,当时饭桌上的一位老兵拿出了自己的东西——写有一串模糊的文字的旧纸条,大约是某个地方的地址。
刘德文反复观看,他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所说的是哪里。这个老人把地址给了刘德文之后便红了眼眶。
“德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我想请你帮我办件事,我年纪已经大了……恐怕这一生都不能回到大陆了,但是我有一个心愿,在我死之前,能不能让我看一眼大陆的风景……如果这个也不能满足的话,那我希望你把我的骨灰带回到这个地方。”
图源网络
说到此处,老人的眼里流下了浑浊的泪水,他指着刘德文手中的地址继续说:“我年纪轻轻就来到的台湾,这么多年也没能回到大陆,那边有我的亲人,只要能把我葬在老家,和他们待在一起,我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