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和瓷的区别(陶和瓷哪个好)

hafeeb86

时间 2024年2月16日 预览 221

《陶和瓷的区别》

陶和瓷的区别

陶和瓷是两种常见的陶瓷制品,它们在制作工艺、材质和用途上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陶和瓷之间的区别,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两种陶瓷制品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我们来了解一下陶的制作工艺和特点。陶是一种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陶瓷制品,通过将粘土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序而成。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古代就广泛被人们使用。陶的特点是质地较为粗糙,颜色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透气性。由于这些特点,陶制品通常用于制作花瓶、餐具、装饰品等日常用品。

相比之下,瓷的制作工艺更加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瓷的原料主要是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石,通过将原料研磨成细粉后,加入水进行混合、成型、干燥、烧制等工序而成。瓷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细腻,颜色多为白色或青白色。由于瓷的制作工艺繁琐,成本较高,因此瓷制品通常用于制作高档餐具、艺术品等。

除了制作工艺和特点上的区别,陶和瓷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由于陶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陶制品通常用于盛装水分较多的食物或饮料,如茶壶、水杯等。而瓷则更适合用于盛装干食物或饮料,因为它的表面光滑,不易附着食物残渣。此外,瓷制品还常用于艺术收藏和展示,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美观的外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选择陶还是瓷的问题。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陶瓷制品是属于陶还是瓷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观察外观:陶制品通常颜色较深,表面较为粗糙,而瓷制品则颜色较浅,表面光滑细腻。

2.触摸感受:陶制品质地较为柔软,而瓷制品则质地坚硬。

3.敲击声音:用手指轻敲陶瓷制品,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一般是瓷制品;如果发出沉闷的声音,则可能是陶制品。

4.询问卖家或制造商:如果您对陶瓷制品的来源不确定,可以向卖家或制造商询问该制品属于陶还是瓷。

我们来谈一下陶和瓷的价格问题。由于陶的制作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因此陶制品的价格一般相对较低。而瓷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瓷制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当然,这也会受到品牌、材质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购买陶瓷制品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陶和瓷是两种常见的陶瓷制品,它们在制作工艺、材质和用途上都有一定的区别。通过了解这些区别,您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陶瓷制品。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陶和瓷有更深入的了解。

购买和使用陶瓷制品的方式有很多途径。您可以通过线上购物平台或线下实体店购买陶瓷制品。在购买前,您可以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和尺寸。同时,您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品牌、材质和工艺等因素进行比较和选择。

在使用方法上,陶瓷制品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保养和维护。例如,对于陶制品,由于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建议您在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晾干。而对于瓷制品,由于其表面光滑细腻,建议您使用柔软的布进行清洁,避免使用硬质物品刮擦表面。此外,陶瓷制品应避免受到剧烈碰撞或摔落,以免造成损坏。

陶瓷制品的价格因品牌、材质和工艺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陶制品的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日常使用和家居装饰;而瓷制品的价格相对较高,适合作为高档餐具或艺术品使用。在购买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进行选择。

陶和瓷是两种常见的陶瓷制品,它们在制作工艺、材质和用途上有着显著的区别。通过了解这些区别,您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陶瓷制品。无论是陶还是瓷,都能够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美感和实用性。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陶和瓷有更深入的了解。

都是土烧的,陶和瓷为什么不一样?

宝库宝库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关注vx:baokuchina)

陶瓷陶瓷,虽然陶和瓷总被放在一起并称,但两者的的确确是不一样的。


按国标来说,陶和瓷的区别在于吸水率,陶的吸水率在10%以上,瓷的吸水率低于0.5%。

听起来好像差别不大的亚子,然而陶器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诞生,而直到大约3000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才出现。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和瓷的区别(陶和瓷哪个好)EB860B09-449F-4566-B5E2-4D2006FC027E

也就是说,为了这10%不到的差别,祖先们足足摸索了几千年。

所以说,从陶器到瓷器,从容易吸水到基本不吸水,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猜,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玻璃么,肯定是不吸水的。而瓷器有釉,陶器没有釉,吸水率的差别不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故宫博物院藏

事情可没这么简单,瓷器有釉没错,但并不是所有陶器都不施釉。

在釉被发明出来之前,为了让陶器表面不那么粗糙,通常会进行修刮、磨光。但在漫长的烧制陶器的时间中,人们学会了给陶器施釉,在商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施有一层薄薄的浅黄色或青灰色釉。

东汉绿釉陶狗故宫博物院藏

那时还是最原始的石灰釉,用石灰石和粘土配制而成,因为粘土中含铁,烧出的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青绿色,因而统称青釉。

商原始瓷青釉弦纹罐故宫博物院藏

著名的唐三彩,也是一种施釉的陶器,只不过经过了差不多两千年的发展,釉色已经比当初丰富多了,黄、绿、白、褐、蓝、黑,艳丽多彩。

唐三彩的烧制,是在1000—1100度的高温下烧出素胎,素胎冷却后上釉,以800度左右的低温二次复烧,属于标准的低温釉陶,釉面容易腐蚀和剥落。

唐三彩女立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瓷器中也有这种低温釉,二次复烧的温度为700—900度,硬度较低,容易出现划痕。但除此之外,还有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一次性烧成的高温釉,比如康熙朝瓷器的代表性产品——著名的郎窑红。

清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故宫博物院藏

总之,虽然釉的品种有所不同,但有没有釉,并不是陶和瓷的根本区别。

陶瓷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要想弄清楚陶与瓷,关键还在于火(温度)和土(原材料)。

首先是温度,陶器的烧成温度在800-900度左右,一般不超过1100度;而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普遍在1200度以上,最高能达到1400度。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陶器诞生那么早,而瓷器却迟到了几千年的原因所在——烧制温度达不到。

新石器时代的炉窑多属于横穴窑,火焰经过火道、窑室一走而过,不利于温度的提高,经考古研究,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烧制温度均未超过1000度。

横穴窑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横穴窑容积很小,直径只有0.8米左右,大的陶器只能烧一件,小的也只能烧四五件。

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出现了倾斜式的龙窑,北方也建造出有烟囱的圆形窑,窑内温度较之横穴窑大大提高,最高温度可达1300度。

龙窑

窑内温度的提高,为瓷器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有丰富的制陶经验做基础,人们烧制出的瓷器愈来愈精美,甚至成为中国对外形象的代表。

那反过来想,是不是只要温度够高,陶器也能烧成瓷呢?

答案是,还真不一定。

因为决定最终出窑的到底是陶还是瓷的,除了火,还有土。

陶器的原材料没那么讲究,红土、沉积土、黑土等天然粘土都可以作为陶土使用。但需要注意土质中砂的含量,含砂太多的话松散难以成形,不含砂又会导致土质太硬、密度过大,烧制过程中容易破裂。

瓷器就讲究多了,只能用高岭土。

高岭土

高岭土就是瓷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属于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是各种结晶岩风化后的产物。

陶土和高岭土的区别在于,高岭土中硅(SiO?)和铝(Al?O?)的含量比陶土高,而铁(Fe?O?)的含量又比陶土低得多。前两者的作用是提高胎体的烧成温度,后者则会降低烧成温度,这就是为什么瓷器的烧成温度要比陶器高。

此外,铁的含量还直接影响到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在史前文化的各种陶器中,铁的含量都在6%左右,原始青瓷中则降低到3%以下,到唐宋元明清的细瓷时,铁含量已经降低到1%左右。

明青白釉笔山故宫博物院藏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陶土当然只能烧出陶器,但高岭土,在高温下能烧成瓷,温度不够的话,烧出来就是陶。

仰韶文化晚期、以及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有用高岭土烧制的陶器,胎体呈白色,但烧成火候、吸水性等均达不到瓷器的标准,故称白陶。

大汶口文化白陶双系壶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从外表上来说,瓷和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比如陶器一般都比较厚重,瓷器则薄且呈半透明状;敲击时陶器声音发闷、而瓷器声音清脆;瓷器硬度比陶器高……

而这种种不同,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烧成温度与原材料所决定的,火和土才是陶瓷艺术的根本。

我是彩蛋

你知道吗

陶瓷这个词

其实并不仅仅包括陶器和瓷器

而是陶器、瓷器和炻(shí)器的总称

炻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

质地比陶器致密坚硬

热稳定性又比瓷器好

胎体一般比较厚,不怕碰击

因而又有厚胎瓷之称

以前用来盛水的大水缸就属于炻器

更多内容,请关注“宝库”

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宝库”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