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和煤炭成分结构区别是什么呢》
木炭是人工烧制出来的,而煤碳是由植物埋于地下长期形成的。它们燃烧放热能力不同,煤大更大。它们两者在氧气不充足下燃烧都会生成一氧化碳,使用时注意通风一块木炭、几支粉笔背后的“3D村头艺术”
张世先画的立体乡村版“清明上河图”
在张世先的3D画中常见福建元素。
村道上的3D“老虎”让路过的小狗也愣了神。
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蒋丰蔓)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带着一块木炭、几支粉笔,能创造出什么?在本月初播出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南平建阳的自媒体达人张世先在民间出题人环节中亮相。节目中,他用木炭在村道上勾勒轮廓,接着用蓝色和白色的粉笔上色,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3D山水画便在水泥路面上呈现出来,选手们纷纷答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创意点亮乡村生活
3D立体画是模拟人眼视物的原理,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来的,它可以使人眼在感观上“看”到画面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关系。这种绘画技法最早出现在16世纪,后来融入西方街头文化,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

来福建之前,内蒙古小伙子张世先在杭州从事乡村墙体彩绘工作。机缘巧合,在一场乡村宴席的空档,他用灶台旁的木炭在地上画画,“那个时候感觉挺好玩的,就开始在村里画画了,只不过一开始只是画平面的图画”。
很快,有绘画基础的张世先开始创作3D画,因为他没有画纸,村里的小路和桥梁就是他的创作空间。通常,他会先用木炭勾勒图形的轮廓,随后用白色粉笔润色,用技巧让画面呈现明亮与阴影的对比,进而呈现出立体效果。
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张世先把3D立体画带到了闽北的山间田野,把乡村里日常生活的场景变得妙趣横生。他在社交平台上的第一条爆款视频是画了一个立体的圆形大坑,画完后张世先纵身一跃,跳“进”了坑里,引发网友关注。
为了持续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需要更多思考创意的部分。张世先说,现在在建阳他主要从事自媒体,可以自由地持续结合身边的场景进行创作,他的3D画不仅画田园风光、凶猛野兽、俏丽姑娘,还有以假乱真的坑洞等。在作画的基础上,他还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拍摄路边经过的小狗被他画的棕熊“吓”了一跳,增加了视频的趣味性。
“村头艺术”助力文化传播
张世先目前使用的自媒体平台多达14个,包括微视、小红书、皮皮虾、点淘等,涵盖国内主流的视频平台。英文《中国日报》的《中国3分钟》节目在报道他的故事时评价称:“张世先是给这种艺术形式(指3D立体画)加了一个新的分支——3D村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