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池电压和什么有关呢视频教学》
电池正极平衡电极电位与负极平衡电极电位之差称为电池电动势,又叫理论电压。电池充电时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称为充电电压。
它们的关系是:
充电电压>电池电动势≥开路电压>放电电压
扩展资料:
充电过程:
充电时,电源电压必须克服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压降,因此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总是大于电动势。
充电初期,端电压迅速上升,是因为充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反应首先在极板孔隙内进行.极板孔隙中迅速生成的硫酸来不及向极板外扩散,使孔隙中的电解液密度快速增大,致使电池的电动势和端电压迅速上升。
充电中期,随着充电的进行,新生成的硫酸不断向周围扩散,当极板孔隙中生成硫酸的速度和向外扩散的速度处于动态平衡时,蓄电池端电压的上升速度比较稳定,随着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的E升而相应增高。
充电末期,蓄电池端电压达到2.3V~2.4V,这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几乎最大限度地转变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如继续充电,电解液中的水将开始电解而产生氢气和氧气,以气泡的形式剧烈放出,形成所谓的“沸腾”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池电动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充电特性
同济大学戴海峰教授团队:推动电化学阻抗谱创新应用于强约束条件下的电池管理系统
科学出版社2024-02-0806:00:00发布于北京科学出版社官方账号+关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2.60%。我国已拥有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更迭、快速发展。作为“三纵三横”产业布局所关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决定着整车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动力性等性能指标。动力电池特性的强时变和非线性无疑为其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安全高效使用带来了挑战,先进电池管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产业界、学术界的研发热点。电池管理系统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整车动力系统的重要纽带,其基本原理是在检测电池端电压、工作电流及温度等物理参数的基础上,实现电池状态估计、在线诊断与预警、充放电与预充控制、均衡管理和热管理等功能。理论上,通过电池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电池被滥用引发安全事故。然而,在实际新能源汽车应用中,仍然存在电池系统非预期失效现象,这类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仍不够完善。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电池内部状态与电池外部可直接测量物理量(电压、电流和温度)之间的关联较弱,导致当前电池管理系统中低精度、低速度获取的电池端电压、工作电流、表面温度等低维度物理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面向长寿命、高安全电池管理的新需求。因此,电池管理技术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1月
作为一个用于储能的电化学器件,动力电池不同频率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impedancespectroscopy,EIS)与其内部电极过程紧密相关。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对应着其内部不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特性,可为电池的状态评估和诊断提供依据。从19世纪末开始,电化学阻抗谱技术逐渐成为实验室中最为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随着车载条件下对动力电池内部特性越来越急迫的感知需要,该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但是,在面向电池管理应用时,该技术却面临着获取方法和系统、解析及应用上的难题。
《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原理、获取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