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家国入怀

hafe12b5

时间 2024年4月5日 预览 40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3942038448013835/

原创2024-04-0417:31·南方周末

又是清明时分。万物生长,万象更新,春色荡漾,生机盎然。这是一个表彰生命、礼赞家族的节日。我们祭扫先人坟茔,缅怀先人功业,想象先人慈爱地注视着我们,保佑子孙后代绵延不绝、光大家业。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先人与我们同在,我们与先人心意相通。

中国人讲“敬天法祖”,我们同见过的、没有见过但推定必然存在的所有祖宗立约,以家庭、家族为载体,祈愿传承好家业、血脉和价值观。数千年形成的中国人的生命观即家族观,亦构成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底色。而家庭、家族作为自然血缘共同体,是民族的泉源,犹如高山积雪消融,化成无数溪流,沿沟壑,入河谷,最终汇成大江大河。

中国人传统的精神结构是儒道表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儒家的内核中,夫妇之道,人伦之始;亲子之道,家庭之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小共同体到大共同体,这个事功序列先后不能乱。儒家给中国人的精神提供了经验或此岸的维度,同时又给足了超验的想象空间:子不语怪力乱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道教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与节庆,百姓日用而不知。清明祭扫,全家人在先人的坟茔前端正肃立,心智虔诚,或祷告或下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崇拜,武德丰沛,义薄云天;奔赴浩淼大海,妈祖保我平安,护佑我去开拓,去战斗,这些是活生生的道教实践,提醒着“我们是中国人”。

在延绵数千年的清明文化里,祭祀一直是核心主题。各类仪式,也无非是后人用象征的手法,希望已过世的先人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丰裕幸福的生活,并保佑子孙后代平安顺遂。“祖先崇拜”在殷商之世就已出现,其基底是中国人信奉的两个“永生”:血脉或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家业家风或模因(Meme)绵延意义上的永生。

而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或中元节前夕对“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进行执法的事件,最近几年来每年却都有发生,也无一不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一边倒地对此予以谴责,认为这些仪式及用品是中国的传统,也是良善风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能也不应被简单看做是所谓“封建迷信”。这不是“茶杯里的风暴”,而是在切实捍卫民族的集体记忆、精神世界与价值观。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信仰,内蕴着中国人独特的集体记忆、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外显在各种传统节日、风俗与婚嫁丧娶仪式之中,这是中国人的根,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泉源。每一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把这些认识与意识放在心上。

南方周末评论员

责编辛省志李焱鑫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