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7531289228083724/
2024-05-1108:24·虎嗅APP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昭晰,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
编辑|苗正卿
图片|Zouk
虎嗅注:本文发自新加坡,为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六篇稿件,继中餐之后,新加坡正在成为更多品类的出海首站。这个本土文化氛围偏弱、充斥多元国际文化的国家,在疫情后,展现出娱乐行业的机会期,使得敏锐的中国商人嗅到了机会。
《滚雪球》系列呈现细分商业赛道现状,体现新加坡商业环境变迁,为出海新加坡的大小玩家提供样本与案例。如果你是扎根新加坡的创业者,出海企业,或者是长期关注新加坡的投资人,请持续关注本系列,也欢迎你分享行业线索。
新加坡的某个角落,一家典型的中国移民开办的家庭KTV门前,招牌略显陈旧,霓虹灯在夜色中却格外耀眼,尽管色彩有些剥落,但仍努力地闪烁着,试图吸引着过往稀落的行人。点歌机的界面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设计,不时传出麦克风故障尖锐的爆鸣声。
门前台阶上,招徕顾客的女人静静倚坐着,衣着精致却土气,眼底疲惫,手里夹着一支半燃的香烟。烟雾在夜色中缭绕,与周围的灯光交织成一幅朦胧的画面。
一瞬间,你好像来到了中国三线城市小县城的夜,老电影里,又好像时间倒退了几十年。
但,这是2024年5月。
百步之内,新加坡河两岸灯光逐渐亮起,狂欢开始了。
穿过一条素净的小巷,未加修饰的大仓库里隐藏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异域空间——新加坡历史最悠久、排名第一的夜店Zouk。Zouk创始人为华裔面孔,新加坡籍,被称为新加坡Housemusic(一种电子音乐)教父。
2015年,GentingHongKong收购Zouk,英国与中国香港混血的AndrewLi接任CEO。那一年,Zouk估值4000万新元(约合2.12亿元人民币)。
射灯频繁旋转,切割着黑暗,随着节奏的脉冲跳动,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迷幻氛围。才华横溢的DJ操纵着混音台,打造出动感的节奏,舞池中挤满了年轻男孩女孩们,发了疯地摇摆。画面好像来自未来。
图片来源:Zouk
过去与未来,落后与前卫,两种极端在这里并行。这是属于新加坡的魔幻现实。
新加坡的娱乐行业就像是一个微缩的全球化缩影,不同文化、风格、阶级的娱乐场所被极限压缩在这个面积仅与上海九分之一相当的国家当中。
而中国商人,正在这种极限当中探索中餐之后的下一个出海风口。
跳海酒馆从去年年底就开始积极筹备新加坡首店,作为出海首站;去年入驻新加坡的海伦司,正酝酿着第三家门店;一家华人创办的连锁KTV在重新装修、扩大包厢面积,在保持C端业务增长的同时,扩大B端业务优势;在新加坡从事娱乐行业9年,拥有超十家连锁KTV、跳舞俱乐部、liveshow的嘉德娱乐,四月底开出了新加坡目前唯一一家大型中文Livehouse;嘉德娱乐同时在承接国内娱乐品牌落地新加坡的合作咨询,想要进驻新加坡,并因此咨询过与嗨翻创始人、CEO鲁漭合作的国内小酒馆、跳舞俱乐部、高空电影酒吧多达十余家……
实际上,只能说这些品牌创始人都来自中国,但不少人的国籍已经是新加坡或即将成为新加坡,也有十余年前就入籍的新移民。
娱乐行业并非新加坡的优势产业,很多品牌出海新加坡的意义更多在于品宣而非盈利。
同时具备华人文化和发达国家商业传统,让新加坡成为各种意义上最合适的首站。
Zouk已经扩张至拉斯维加斯(2019年)、东京(2023年),并即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到洛杉矶。
“新加坡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发射台。”AndrewLi是Zouk集团CEO,他解释道,“新加坡有着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位置、友好的商业环境和强大的安全性。Zouk在新加坡的声誉,为其向其他国家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信誉。”
跳海酒馆创始人兼CEO梁优告诉虎嗅,跳海的第30家店落地新加坡,是为了验证跳海“先有人再有店”的社群模式在海外能否成立:“新加坡做成,东南亚就成。”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来到新加坡,娱乐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国内截然不同。
“高昂的房租和启动成本,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对于本地市场、法律法规的理解,相应的运营管理措施调整都是难点。”梁优总结。
时间差里的机会
中国品牌在新加坡拥有两重时间差。
第一重是疫情带来的机会窗口期。
新加坡在疫情中损失了近2/3的娱乐行业门店。整整28个月,所有门店都处于不可营业的状态,整个行业阴云密布,不堪重负从而关停的品牌比比皆是。
疫情放开后,坚持下来的品牌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中国品牌也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第二重是中国娱乐行业设施、内容产品相较新加坡的丰富性和先进性。
新加坡有大量国际化的知名夜店、酒吧,多为欧美品牌,但中文产品和场所较少。
因此,很多中国品牌来新加坡考察后,会感到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占据着市场空白和经验优势。
确实,新加坡娱乐行业的软硬件都显得不那么先进。
“新加坡家庭式KTV的目标客户是本地人,不是游客。因为新加坡KTV行业远远落后于中国、欧美,对游客来说没有吸引力。”Olivia(化名)2017年在新加坡开出第一家KTV。当时,新加坡很多KTV用的还是带线的麦克风,点歌用的不是手机而是遥控器,“非常老旧”。
于是,她借鉴了中国的KTV硬装与内容形式,将门店装潢得十分摩登,提供了市面上少有的产品,获得了扎实的成功。目前,她已经在新加坡开出5家门店。
“现在新加坡Livehouse也许是一个商业上的空档期。”Olivia对虎嗅表示,“但Livehouse对场地要求太高,需要面积大,层高高,满足要求的场地在新加坡商场很少见。”
嗨翻Livehouse抓住的就是场地优势,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高空间,无立柱,又方便停车,又配合大量的餐饮。”鲁漭说,这确实是绝佳的物业条件。
“2022年4月娱乐行业重启后,很多场所都进行了升级和调整,目前已经接近中国一些更为先进的形式了。”鲁漭告诉虎嗅。
图片来源:嗨翻Livehouse
硬件之外,新加坡娱乐行业从业者也学习中国品牌的内容与模式。
疫情期间,AndrewLi受到中国俱乐部在封锁期直播表演的启发,向游戏硬件公司Razer联合创始人、CEOTanMin-Liang提出在新加坡做类似事情的想法。于是,Zouk与Razer合作的直播平台BigoLive一起,策划了一系列闭门DJ直播。
第一场直播在2020年3月底进行,三个小时内获得了20万次观看,最高峰时,来自新加坡的5600人同时观看了直播。要知道,新加坡是一个仅有570万人口的国家。
在这一系列演出中,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发送的虚拟礼物的部分收益将支付给DJ,并抵消闭门表演的制作成本。“还有一种品牌推广,当有一定数量的人上网观看时,就可以采取合作和赞助的方式。”AndrewLi指出,包括马爹利在内的酒类合作伙伴已经表示有兴趣参与。
由此可见,新加坡娱乐行业“落后”于中国的几年时差里,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这似乎也是跃跃欲试的中国品牌们的共识。
鲁漭告诉虎嗅,他接触过的国内娱乐行业从业者,绝大部分都对新加坡本地娱乐市场缺乏客观认知:“他们都觉得新加坡娱乐场所普遍没有国内装修得好,没有国内声光电配备得好,没有国内舞台内容好。所有方面我在国内做的都比这里强,我把它搬过来,就一定能成。”
对于参与到新加坡的娱乐行业竞争者来说,要明确的一点是,领先的商业模式和优势平移到另一片土壤,不见得适合,必须因地制宜。再成熟的商业模式、硬件软件、没有熟悉本地市场的运营体系支撑,也是无法实现顺利落地。
“新加坡没有真正的市场空白。”鲁漭说,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玩家在做。因此,从各自视角理解本地市场,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和差异化优势至关重要。
比如说,嗨翻Livehouse有别于包间遍布的KTV可以服务全年龄段的广泛客群,只能在单一空间里服务明确的目标用户。鲁漭放弃了更年轻的客群,把目光集中在30岁到55岁的大量商业人士、专业人士、做工人士。舞台内容针对这些人群特征设计,华文歌、粤语歌、英文歌比例,舞蹈时段比重,DJ时段比重,都根据核心的市场定位来进行规划。
总之,面对时差,要谨慎对待,小心Jetlag(时差病)。
有形的手
“政府政策是新加坡娱乐行业浮沉主要的决定性因素。”鲁漭毫不犹豫地告诉虎嗅。
这只“有形的手”在新加坡发挥着绝对力量,这也给中国品牌们带来了一些陌生的震撼与不适应。
以禁酒令为例。
由于酒类是新加坡严格管制的产品,所以酒类的牌照(酒牌)需要到新加坡警察局备案申请。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