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华大使:中国已经超越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德企希望与中国“公平竞争”

hafe9a86

时间 2024年5月14日 预览 14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8403275672109605/

原创2024-05-1316:48·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王恺雯】上个月,德国总理朔尔茨率“豪华阵容”访华,受到全球媒体密切关注。5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对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Flor)的专访,傅融就朔尔茨此次访华成果、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话题发表评论,也谈到西方近期频频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傅融称,中国已经“超越”(movedbeyond)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德国有新的竞争对手很正常。她表示,德国企业希望与中国竞争,但是要“公平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对此,中国商务部曾表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驻华大使傅融图源:傅融“X”账号

4月14日-16日,朔尔茨开启任内第二次访华之旅,成为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谈及朔尔茨访华成果,傅融表示,尽管德国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外交方面,展开讨论并找到一些共同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

朔尔茨访华首站选择了重庆,傅融表示,重庆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的缩影,“这是一座拥有35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2023年年末重庆常住人口为3191.43万人),相比之下,柏林的人口约为400万。这次访问是考察当代城市管理的机会,比如如何治理一个大都市、组织交通运输系统和监测水质。”

访问重庆期间,朔尔茨参观了有着德资背景的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傅融称,这象征着德国有意愿与中国合作,共同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例如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突出表现,引发了美西方对自身竞争优势的担忧,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频频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傅融在采访中回应了有关问题,除了老调重弹地指责中国“向某些公司和行业提供补贴”,还声称“产能过剩”是“缺乏公平竞争环境”的结果。

被问及中国制造正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并努力开发高端产品,德国会将此视为竞争、威胁还是合作机遇,傅融表示,中国已经“超越”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们有了新的竞争对手很正常。”

“我与汽车行业的德国企业交谈时,他们表示,公平竞争是健康的,能带来创新,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一挑战。他们可以竞争,也希望竞争。”傅融说,“德国公司将再次证明他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买什么由消费者来决定。”

她再次强调起“公平竞争”,称德国企业敦促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傅融举例称,“德国有非常高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我们的行业需要遵守,而其他国家的标准要低得多。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种不平衡。”

2024年4月14日,重庆,德国总理朔尔茨参观博世公司的氢动力生产基地图源:视觉中国

眼下,欧盟正在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更有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计划。此举引发一众德国企业乃至政府官员的不满。

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VolkerWissing)当地时间5月8日对德媒表示,他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征收可能的惩罚性关税,“我们不想封锁市场,我们想参与竞争”,“我们希望国际贸易能够在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中进行,而不是通过施加惩罚性关税挑起贸易战。”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Zipse)8日也敦促欧盟切勿对中国电动汽车动用关税手段,否则不仅将颠覆欧盟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还将伤害进口中国制造汽车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日前,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开幕式上呼吁中国等国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入更多资金。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令人遗憾的是,近期欧盟接连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等采取发起反补贴调查等贸易救济措施,发出保护主义的负面信号。欧方不能一边要求中方为应对气变作贡献,一边又打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欧盟自身,也将破坏全球应对气变的努力。”

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德两国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的双边合作文件,而另一边,近期美国频频打着“国家安全风险”旗号对中国联网汽车发难,甚至威胁禁止中国联网汽车进入美国。谈及德国将如何平衡中美之间的立场,傅融表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制定一套标准,将其提交给一个国际或跨国机构,并争取各方达成协议。有必要建立互信及达成共识,以便制定全球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

傅融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不同参与者之间找到共识,“德国一直致力于为这些问题找到共同点。我们认为,与中国以及我们的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采访中,傅融还就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问题作出回应,阐述了德国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