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论文——PBL是什么?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hafe1d63

时间 2024年3月9日 预览 46

一、PBL教学法论文

PBL教学法论文

  医学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如何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智能,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医学人才,是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⑴。问题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F*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与传统的讲授基础学习完全不同的一种新教学法。PBL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创以来,对医学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西医院校也开始试行PBL,试图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新方法w]。近年来,某些中医院校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亦尝试将PBL运用于教学之中。然而,PBL在中医教育领域毕竟刚起步,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上的运用尚未见报道。我院儿科教研室于2001年7月开始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1~2002学年上学期开课的第一临床医学院98级中医本科班作为实验对象。

  1.2教材选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等6版《中医儿科学》作为授课教材。

  1.3教师由我院儿科教研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副教授、讲师任教。

  1.4方法在中医儿科学总论部分教学中,采取一种过渡性的方法,即教师讲授部分重点内容,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教师辅导答疑,以便使学生逐步适应PBL教学法,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各论中,选择肺系疾病、脾胃疾病两大单元,采用PBL教学。每单元实施步骤如下:

  1.4.1预见习:在大课未讲之前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先到病房见习下次要讲课的有关病例或模拟病人,让学生自己采集病史、查体,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学。

  1.4.2自学:课前发给学生由儿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印的PBL教辅材料,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难点重点以及自学提纲、病案、思考题、参考资料等,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学,查找资料,自己解答在预见习中提出的问题及提出疑问,作好讨论准备。

  1.4.3课堂学习与讨论:课堂上50~60%的时间用于自学和讨论,40~50%的时间由教师精讲和总结。讨论先由教师主持,逐步过渡到由学生主持,教师酌情给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合于一系列的临床问题之中,使学生既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又拓宽了知识面,训练了临床思维。

  1.5评价

  1.5.1全部课程结束进行期末考试,并进行考试分析,评价学生的PBL课程与非PBL课程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

  1.5.2学生评价:全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并进行结果分析。

  1.5.3进人临床实习后进行追踪考核?

  2.结果

  2.1理论考试按传统方法进行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论述题及病案分析等。平均成绩78+9.26,与往几届相似;病案分析及应用题较以往几届学生均答得好,分析较全面。

  2.2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我们给学生发了一份含2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评价。

  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该教学法给予肯定,约95%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3.讨论

  3.1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长期以来,我院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从概念、源流、病因病机、诊断,讲到辨证论治。近些年来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大都是增加一些病案分析、幻灯、图片等,基本教学法没有大的改革。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课堂讲授。然而对于大学4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及中医内科学等临床科目,对于中医儿科学尤其是各论中辨证论治等一般内容,完全能自学理解。因此,对教师的枯燥重复讲解普遍缺乏兴趣。作为临床学科的中医儿科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老师的临床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成为新型的21世纪的医学人才,是我们进行PBL教学法改革的目的。

  PBL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它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的传授⑴,因而检验这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重点在于经过这种训练以后学生的能力如何。因此,我们对进人临床实习后的98级学生进行追踪考核,考核由儿科门诊、病房带教老师协助完成。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处方用药等处理。结果该班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以往几届学生均有提高。理论考试中,病案分析及应用题较以往几届学生均答得好,分析较全面。

  3.2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诸多能力中,临床能力固然最为重要,但自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亦会对今后的实际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教师的'职能则由“教”转化为“导”,使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调査问卷结果统计表明,87.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帮助,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临床思维。

  3.3提高了学生组织表达能力课堂讨论是PBL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在初期,学生尚未掌握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的方法,讨论不知如何着手,语言支离破碎,思路紊乱,经常出现冷场。67.5%的同学表示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启发、引导和锻炼后,绝大多数同学能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组织成有系统、有条理的语言文字,且能由口头清晰地表达出来,讨论热烈,有时出现激烈的争辩。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知识记得牢,并且提高了语言组织表达综合能力。

  3.4存在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巳证明,PBL教学法是一个成功的,带有方向性的教学方法。然而,PBL在中医教育领域毕竟刚起步,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上的运用尚未见报道,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我们亦仅在中医儿科学肺系疾病、脾胃疾病两大单元内容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初步'探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3.4.1学生不适应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部分学生未按要求进行预习,其原因主要是不习惯(53.8%)、没预习(25%)、不敢(13.7%)、不懂(7.5%)。说明虽然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但相当部分同学尚未能适应。

  3.4.2问题的设置与课堂讨论部分学生认为有的问题设置过于简单,要求提高难度以进一步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学生还大有潜力可挖。另外59%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时间合适,约41%的学生则认为不合适,其中60%认为时间过少。因此,如何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时间,仍需进一步探讨。

PBL教学法论文——PBL是什么?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1D630941-1112-48ae-BBBB-75120E30895F

  3.4.3与现存中医学教育模式的冲突我们仅在中医儿科学部分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法,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在全部课程中推行,但许多学生担心的仍是书本考试问题。并且由于学生人数多,在现有条件下,见习时间不足,许多学生反映机会太少,影响学习效果。

  课程改革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问题。我们所进行的PBL教学法,仅仅是中医儿科学教学法的改革探索,传统医学教育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打破。教师们自己都是传统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时认识尚浅,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一旦转到PBL,将会感到混乱和难于接受。能否在整个中医学教育中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人疾病问题编制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程,这需要总体的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我们必须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能因势利导,逐步开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综上所述,我们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发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验研究,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探索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中医儿科学》PBL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

二、PBL是什么?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关于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回答如下:

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是融合课程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

将学习方法和理念的改变放在了重要位置,PBL本身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所形成,基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整合课程和基于问题学习,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则是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实施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是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理念向院校教育阶段延伸的重要前提。准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深化医教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形成了2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学科为基础和建立附属医院,具有这样特征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了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卓越的医学科学家。

本世纪确实出现了20世纪末所预见的,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井喷一样的发展,以学科为基础、学制为框架的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如何更新、如何弥合裂痕和如何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于是就出现了文中所提到的以整合课程为基础的PBL的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PBL仅仅是方法学的改革且无法深入;如果整合课程,如何处理课程与学科的关系,是回到以课程为基础的中等医学教育时代?还是以课程为基础建立新的学科?课程有没有可能离开学科而独立存在?是课程突破了学科还是课程内容突破了学科界限?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管理学界不断地探索和争论着。现实中的资源不足和课程组织困难,也使许多实力和学术队伍都不够强的学校,对整合课程的PBL改革知难而退,即便开始探索也是限于很小范围的试点班,如此现象使这项改革在整体推进中非常不易。

当然,如果整合课程为基础的PBL改革没有完全实现,是不是不可以对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呢?这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基础医学的魅力!杭医这场绘图大赛都给“画”清楚了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黄亦冰记者陈素萍

猜猜下面这些图是用什么画的?

这些都是杭州医学院大学生们的“美术”作品。

日前,杭州医学院第三届基础医学绘图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共收到145件参赛作品,35件获奖作品正在校人体科学馆展出。

此次比赛分三个赛道,分别是“妙笔生化”生物化学代谢通路图绘制、“琼脂匠心”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医笔艺画”形态学绘图。

其中,“生物化学代谢通路”是以生物化学相关课程中的代谢通路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则是以棉球棒、接种环做画笔,以菌液做染料,借助微生物实验技术,在培养基上进行操作、绘制并培养后形成不同颜色微生物图案;

“形态学绘图”是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为主要内容,其创作还结合了“青春践行二十大”“廉洁自律向未来”“文明亚运树新风”等主题。

这是杭医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第三次举办这类比赛,由第一届只有形态学1个赛道发展到如今的3个赛道,也是该学院医学教育、美学教育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一个侧面。

“这是医学中的艺术之美。”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党委书记王珏表示,尽管参赛门槛不低,但还是受到了杭医学子的追捧,“医学生们用‘画笔’勾勒出医学之美、人体之美、科研之美,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独特魅力。”

“妙笔生化”赛道一等奖作品——

“琼脂匠心”赛道部分获奖作品——

“医笔艺画”赛道部分获奖作品——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