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超15天不能医保报销?这些谣言千万别信!

hafe6779

时间 2024年4月12日 预览 50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92957470988042755/

2018-08-2400:42·浙江新闻温州

2018-08-2400:38|东南网、中新网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12个地区试点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目前已逾一年。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医保和生育险的网文持续在一些网络平台传播,引发公众讨论。“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15天”“看病前要到社区医院转一下,否则不报销”“男职工和不再生育的女职工不用缴生育险”……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存在哪些误解误读?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解析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相关政策。

先到社区医院然后转院才能报销,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15天?

回应:基层首诊并非强制规定,医保无住院费用、天数限制

“基层首诊并非强制规定,患者可自由选择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需要任何转诊手续。”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主要通过报销杠杆实现。基层诊疗报销比例比大医院高,以此鼓励引导患者去基层首诊,实现分级诊疗,但基层首诊并非强制规定。

“医保政策从未规定过参保人员住院费用限额。”陈秋霖说,“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次均费用有考核,对平均住院日有规定;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对于部分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相应的病种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但这些都是针对医疗机构的,是总量控制,并不针对单个病人。即使医院超过医保限额,也不会让参保人自付医疗费。”

网上有一种说法:“医保住院有天数限制,15天住院限制是铁规。”对此,陈秋霖表示,“医疗机构有平均住院日考核,限定住院天数并不针对单个病人。现实中,有的患者住院时间过长,为了降低平均住院日,个别医院会要求病人出院,然后重新住院。但医保部门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资料图:医院发药窗口。中新网记者张尼摄

医保断缴3个月余额清零,个人账户的钱可自由使用?

回应:个人医保账户不会清零,但限制支付范围,不能套现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经济研究室主任王震介绍,以职工医保为例,实行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制度,而且连续缴费满一定年限后(一般25年,也有20年或15年),退休无需缴费即可享受待遇。断缴3个月后,统筹账户计算连续缴费年限需重新开始计算,原来的缴费年限清零。但一些地区也允许在退休时补缴,以达到连续缴费年限,“个人账户里的钱都是自己的,不会清零。”

“对于城乡居民医保,实行现收现付制,不存在个人账户,也就没有清零的说法。”王震说,一些地区规定断缴一定时间后(各地时间不同),就不再享受待遇,无法报销,但只要重新缴费就可在次月享受待遇。

医保卡个人账户归属个人,但其基金构成除了个人缴费外,还有统筹基金划入部分,因此要严格按照个人账户支付范围使用,不得随意套现、串换物品。个人账户只能限于医疗用途。陈秋霖说,部分省市实现医保账户家人共济,可支付配偶、子女、父母的医疗保障费用,仅限于直系亲属和配偶,不能随意借给别人刷卡。

不少地方增加生育奖励假,职工生育津贴也相应增加了?

回应:目前国家对生育奖励假和津贴没有统一规定

“生育保险的待遇包括生育时产生的住院、分娩等医疗费用的报销,以及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王震说,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后,本单位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以及产假期间的工资都无需单位承担,而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人社部医疗保险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一部分,其发放是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对生育保险申报的期限规定也不相同,有3个月、6个月的,还有1年的。一般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申领。一些地区试点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强生育和医疗保险的基金管理,扩大覆盖面,合并实施后,生育保险的待遇不变。”

这位负责人说,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并未对生育奖励假进行统一规定,新增加生育奖励假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其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生育津贴支付标准支付。但全国有七八个省市并没有延长生育奖励假,也没有增加职工生育津贴。

男职工和不再生育的女职工不用缴生育险?

回应:生育险强制参保,用人单位须为所有职工缴纳

一些公众和企业经营者认为,“男职工不生孩子,所以生育保险和男职工没关系”“生育保险只是生育时有用,不再生育的话就可不缴纳”。

对此,王震说,生育保险是法定社会保险,强制参保。生育险对应的风险是企业雇佣女职工的风险,应对的是企业的风险,而不是职工的风险。生育险只须企业缴费。不论其用人单位有无女职工,也不论女职工是否在生育期,用人单位都应该为其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全部由单位承担,个人无需缴费。因此,即使一个单位都是男职工,也应该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不再生育,单位也应当继续参加生育保险。

这些社保谣言千万别信

老保险缴满15年就不用缴纳了?住院超过15天就不能医保报销?医保断缴3个月,账户余额就会清零?……近一段时间以来,诸多有关社保的说法在网上流传,不少民众信以为真。其实,这些都是谣言,来看人社部门的权威辟谣。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谣言一: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不用缴纳了

不少人认为,养老保险只要缴满15年就没必要再缴了,可以停止缴纳,等到了退休年龄后就能按月领取养老金。

真相:

养老保险缴满15年只是领取养老金的最低条件,根据社保法规定,缴纳养老保险是法定义务,即使你在退休前已经缴满15年,只要还在就业,就该坚持缴费,直至退休,不是你想停缴就能停缴的。

而且,养老保险遵循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年限越长,以后领到的养老金才会越高。

工资条。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谣言二:自愿放弃社保,离职时可以获一笔赔偿金

传言称:“根据劳动法最新规定,如果员工签字自愿放弃购买社会保险,离职时就可以从企业处拿到一笔赔偿金”。

真相:

并不存在所谓的新规定。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的义务,不能根据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自己的意愿而免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论是劳动者由于担心手续繁琐或不愿承担个人缴费部分等原因不愿意缴纳社保,自愿签订放弃社会保险协议,还是个别用人单位为了省钱或省事,要求员工签订放弃社保协议,改为发放一定的保险补贴作为补偿,这都是不符合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谣言三:去医院看病前一定要到社区医院转下,否则不报销

真相:

基层首诊并非强制规定。参保职工和居民在本统筹区内按相关政策,可以选择多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需要提醒参保人的是,有些社区医院并不是定点医疗机构。

参保人员如果需转本市行政区域以外就医的,就必须由具有转院资质的定点医院出具转院证明,然后到社保中心备案即可。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李金磊摄

谣言四: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15天

传言称,医保住院有天数限制,15天住院限制是铁规,必须先出院,过几天再办理住院。

真相:

目前的医保政策从未规定参保人员的住院天数。是否出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是否达到了出院标隹和医院能否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来决定。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达不到出院标准的病人要求出院。

谣言五:住院费用不能超过若干金额,超过部分自己支付。

传言称,住院费用太高,就不给报销了。

资料图。李南轩摄

真相:

医保政策从未规定每一位参保人员住院费用限额,只要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按规定报销。

医疗机构以超过医保限额为由,单独收取参保人医疗费用,是损害参保人利益的严重行为。参保人可以向医保机构和医疗管理部门反映,这些部门将积极维护参保人的合法利益。

谣言六:职工医保断缴3个月余额就会清零

真相:

根据社保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如果职工医保断缴3个月,个人账户的钱不会清零,累计缴费年限也不会清零,不过连续缴费年限会重新开始计算。

谣言七:职工养老金计算有固定档次之分

真相: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高低与本人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多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直接挂钩。

职工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可以说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是“千人千面”,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档次高低之分。

资料图:在医院排队缴费。中新网记者张尼摄

谣言八:男职工和不再生育的女职工不用缴生育保险

很多人认为,男职工不生孩子,所以不用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只是生育时有用,不再生育的话就可不缴纳”。

真相:

生育保险是强制性缴纳,都需要参加。不过,费用是由单位出的。

根据社保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作者:王珊珊

谣言九:地方养老金发晚了,之前几个月的钱不发了

有人说,今年上调的养老金,到了7月份也没领到。地方调整得迟,调整之前几个月的钱就不发了。

真相:

各地养老金调整发放到位的时间可能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时候发放到位,都是从2018年1月1日起补发。

谣言十:某些个人声称可以办理社保卡

社保卡非常重要,但有的地方制作周期较长,有人声称有途径能快速办理社保卡。

真相:

根据相关规定,社会保障卡申请人可通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网点或者网上服务平台申领社会保障卡,或者通过用人单位、就读学校以及人社部门委托的社会保障卡服务银行等其他机构代为申领。大家不要轻信个人“有办法”能办社保卡的谎言。

(原标题《住院超15天不能报销?这10个社保谣言千万别信》。实习编辑吴昱燊)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推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