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3856840532328996/
2024-03-08 13:15·光明网据“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公众号信息,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硬膜下腔的出血所致。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的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是颅内出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和小儿。
本病多发于外伤后,通常表现为昏迷、偏瘫、失语、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通常是由于脑挫伤、脑表面静脉破裂出血,亦有脑内血肿增大穿破脑组织、软脑膜和蛛网膜,血液流入硬脑膜下腔的。最主要原因是外伤,特别是枕部受力,在额顶叶出现硬膜下血肿,在着力点及其附近亦可出现,然后弥漫整个大脑半球。 颅脑外伤是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病因,多数病例继发于车祸、摔伤及打击伤等。脑萎缩是硬膜下血肿的高危因素,好发于老年人、长期酗酒、颅脑外伤史(包括轻微脑外伤、颈部挥鞭样损伤)均可导致硬膜下血肿。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的使用,也增加了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风险。 若罹患急性硬膜下血肿,约50%病例在受伤时,出现昏迷。然而,12%~38%的患者在急性损伤后,有一段短暂的“清醒期”,随后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下降直至昏迷。后颅凹硬膜下血肿表现出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等、吞咽困难、颅神经麻痹、颈强直和共济失调。在某些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由颅内压增高或占位效应导致的脑灌注不足,可能最终造成脑梗死。若罹患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引起隐匿起病的头痛、头晕、认知功能受损、情感淡漠、嗜睡及(偶尔)癫痫发作,且症状可能直到最初损伤后数周才变得明显。全面性功能缺损 (如意识障碍)比局灶性功能缺损更常见。
来源: 新闻晨报